美國在航空技術領域曾經領先于世界,如今被中國超越了,開始研究如何追趕。美國媒體《戰區》就報道稱,中國在今年10月份首次試飛無人版轟-20,一款稱為“GJ-X”隱身無人機。而美國一直在發展有人轟炸機,中國搶先推出無人版轟20曝光后,美國不甘落后。2025年11月4日,美國媒體《戰區》宣布,美國正在研發中的B-21轟炸機只需要一名飛行員就行,暗示了其具備先進的人工智能輔助駕駛能力。
![]()
![]()
美國空軍已接收兩架B-21轟炸機的預生產型,正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測試工作。B-21轟炸機一直宣傳相當先進,只是有些細節沒有公開,其中之一:自動化程度。如今美國媒體說出了一點實情,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建議,未來B-21轟炸機的默認機組人員應僅配備一名飛行員加一名武器系統官。兩人的工作都可能由飛機自身的自主系統進行輔助操作。注意,這只是建議,而不是要求,尚未做出相關的最終決定。
![]()
B-21轟炸機在設計要求進行長時間飛行,往往可能會24小時,單名飛行員很難保證長時間飛行的要求,這就是提高自動化水平,輔助以人工智能自主技術,或許在未來將變成無人機。
美國一直深迷于技術領先,不管是否有意義,都想要保持技術上的先進性。目前美國非常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例如: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所謂“虛擬副駕駛”技術。關于B-21轟炸機在早期預研階段,已經提出了無人機的方案。在2015年,有關下一代轟炸機項目的報告中,已經有“有人和無人操作”的內容,2022年時,也有報道稱,B-21轟炸機的無人機的研發工作繼續,有可能集成無人駕駛能力。
![]()
美國在宣傳B-21轟炸機時,曾經重點講了一點:數字化開放式任務系統架構,其優點就是方便以后的改進與升級,可以增加新的功能與設備,在未來的功能中,有一項為“飛行模式選擇”,或者說,自主飛行能力。
由于技術的進步,一架轟炸機僅有2名機組成員,并非什么難事,如果座艙僅需要容納兩人,可能還會有不小的好處,結構簡單了,可以節省內部空間與重量。但是對B-21轟炸機的要求顯得復雜。
從美國空軍的文件看,對B-21轟炸機的要求相當高,一個說法叫:需要多種技能的綜合運用。具體一點,在執行傳統轟炸機所具備的常規與核打擊能力之外,將擁有網絡、作戰管理、電子戰以及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還可能執行其他任務,例如:指揮無人機。
![]()
如此復雜的任務要求,僅有2名機組成員負責,并非理想之選,尤其是執行超長續航任務,例如:轟炸伊朗的任務。B-2轟炸機從美國本土基地起飛,完全轟炸伊朗核設施后,再返回出發地,全程用時約37小時,單純依靠一名飛行員負責,壓力太大。
B-2轟炸機雖然也是采用雙人機組,但是為兩名飛行員,可以輪換駕駛。以前轟炸機為了保證機組成員的休息,會設置小型臥鋪,為了分擔工作壓力,會有專職的武器系統官,導航員,電子戰系統官等。
![]()
大型飛機通常采用雙駕駛員的設計,正副駕駛,以前也有過單人駕駛加油機和運輸機的想法,但都受到質疑與批評,如今轟炸機要搞單人駕駛,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憂慮。現代駕駛技術已相當完善,起飛與著陸都可以自動駕駛,但是對于軍用飛機來說,真正的可以完全把飛行操作交給計算機,人力不干預?
美國一直在關注“虛擬副駕駛”技術,不只是減輕飛行員的工作負荷,再進一步就是無人駕駛了,但并非十全十美,軍用飛機面對的情況相當復雜,與民用飛機完全不同的樣子,是否發動攻擊,如何避免干擾,如何避開威脅等,往往是人來決策,完全自主的作戰尚不存在。
![]()
B-21轟炸機是作為有人機來研發,如今要變成無人機,兩類不同類型的飛行器,在技術上出現許多矛盾的地方,故而現代無人機通常不會采用有人機改裝的方式,那么B-21轟炸機非要搞成無人機,并非為了追求性能,而是為了先進。
現在的美國有點不知如何發展了,陷入一種為了先進而先進的誤區,這可能也是美國落后的原因,失去正常的進取心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