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周綺書
六旬市民沈婆婆近半年來心絞痛癥狀持續加重,就醫后卻不知道原因。近日,她得知著名心血管疾病專家胡大一教授坐診武漢市武昌醫院的消息,特地前來就醫。胡大一教授通過“雙心治療”,幫助她放寬了心。
11月2日上午,著名心血管疾病專家胡大一教授來到武漢市武昌醫院坐診,他仔細詢問每位患者的病史,翻看以往的就診資料,既關注患者心血管病情,也重視其背后的生活經歷與心理狀態。
![]()
68歲的沈婆婆患有心絞痛、心肌缺血多年,今年體檢時還發現心肌橋。“最近半年,她的胸悶、心絞痛的癥狀越來越嚴重,有時疼得晚上睡不著覺,白天精神不好,整天都很難受。”沈婆婆說。她介紹,自己上有103歲的老父親需要照料,下有孫女需要操心,長期的精力透支,讓自己心力交瘁。胡大一教授耐心地傾聽沈婆婆的經歷,并詳細看了她的就診資料后表示,她的病情加重與“操勞過度”密切相關,調整了服用的藥物。
除了通過必要的藥物治療緩解心肌缺血之外,核心還是“減負”:合理分配精力,尋求家人協助,共同照料老人與孩子,避免過度勞累誘發病情加重;同時,定期監測心臟功能,根據病情及時到醫院調整治療方案。
57歲的吳女士來看診時,狀態很焦慮。“我媽每晚都很難入睡,好不容易睡著了,4個多小時后就會醒,心率慢,睡眠的時候最低心率只有35次/分,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有頸動脈斑塊、食欲差、有胃反流的癥狀。”吳女士的女兒表示,自己擔心,母親可能是患上了冠心病。胡大一教授了解后得知,吳女士不吸煙、不喝酒,血壓、血糖和血脂的指標一直是正常的,身體各項檢查無異常,結合她的病癥和檢查結果,胡大一判斷,吳女士并沒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屬于過度焦慮。
“你習慣于消極預期,這種心理狀態會放大身體的不適感,形成‘焦慮→睡眠差→頭暈和食欲差→更焦慮’的惡性循環。”胡大一解釋,雖然頸動脈斑塊提示有全身血管粥樣硬化風險,但吳女士身體沒有器質性的病癥,不用過度焦慮,而過度服用營養品并不能替代正規治療,反而可能增加身體負擔,“你的孩子這么懂事,你更應該開心地過每一天!”聽了胡大一教授的疏導,吳女士焦慮的情緒緩解了不少。
35歲的余先生此前被“室性早搏2萬多次”的檢查結果嚇壞了,擔心自己心臟出了大問題,他也早早地掛了胡大一教授的門診。胡大一教授詢問病史得知,余先生無不良的生活習慣,偶爾會因應酬喝點酒,但很適度,而其他檢查結果也并無異常,胡大一教授判斷,他的室性早搏并非器質性心臟病所致,“無論室性早搏還是房性早搏,只要排除心臟結構與功能異常,就沒有明確危險,無需急于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無為而治’是最佳方案。”胡大一教授建議,余先生每年定期進行心電圖、心臟超聲體檢,監測早搏變化即可,更重要的是“放寬心”,避免因過度關注早搏而產生焦慮;同時,可以進行規律的運動,有助于調節自主神經,減少早搏發作。得到專家的診斷后,余先生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兩天的門診,胡大一教授共接診近30名患者,為多位患者排除冠心病,告訴數位患者不要過度焦慮,他專業、親和、明確的診斷,讓看診的患者如釋重負。
據悉,武漢市武昌醫院心血管內科是省級臨床重點專科,自2020年湖北省首個“胡大一名醫工作室”落戶該院以來,秉持胡大一教授“雙心醫學”理念與“預防、治療、康復、隨訪”四位一體思路,以“五大處方”聯合干預為核心,依托心導管室、心臟康復中心等功能區域與高血壓、心衰等特色門診,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務,既通過科學評估與危險因素管控筑牢健康防線,更以生理、心理、社會層面的全程關愛,實現患者生命長度與質量的雙重提升,成功打造專業高效的“心臟4S店”健康服務模式。
![]()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