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前一直覺得,“堅持”是個特別好的詞。
上學時,老師告訴我們,堅持就是勝利。工作后,各種成功學文章也在反復強調,只要你死磕、堅持,就一定能成功。
我也一直這么要求自己。
學英語,就算再困,也逼著自己每天背100個單詞。
健身,就算再累,也規定自己每周必須去三次健身房。
我把這叫“自律”,并為此感到驕傲。
但結果呢?
單詞書背了不到三分之一,就再也沒翻開過。
健身卡辦了好幾張,最后都丟在了一邊。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為此自責。
我覺得,自己就是個意志力薄弱的失敗者。
直到后來,我觀察了很多真正把一件事做成的人,又看了些心理學的書,才慢慢顛覆了我過去的認知:
一件事,如果你需要靠“堅持”才能做下去,那你大概率是做不成的。
![]()
1
“堅持”,意味著你在跟自己“對抗”
你什么時候會用到“堅持”這個詞?
“唉,這份工作太沒意思了,但我得堅持下去。”
“減肥太痛苦了,我一定要堅持住。”
你發現沒?“堅持”這個詞出現的場景,往往都伴隨著痛苦、忍耐和對抗。
它意味著,你內在的某個部分,其實是極度不情愿的。
這就好比,你身體里住了兩個人。
一個“理性的你”,拿著小鞭子,聲嘶力竭地喊:“沖啊!為了更好的未來,必須做這件事!”
另一個“感性的你”,癱在地上,滿臉委屈地說:“我不要,我好累,我好痛苦。”
你在做的,不是一件事,而是在打一場消耗巨大的“內戰”。
你的意志力,就像是那個揮鞭子的手,總有酸了、累了、揮不動了的一天。
而一旦你松懈下來,那個被壓抑已久的“感性的你”,就會立刻報復性地反彈。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節食,一旦破戒,就會瘋狂暴飲暴食。
因為那個被壓抑的“渴望”,終于找到了反撲的機會。
靠意志力去對抗天性,就像用手去堵洪水,遲早會決堤。
![]()
2,
高手做事,靠的不是“堅持”,而是“上癮”
那問題來了,那些真正厲害的人,難道就不痛苦嗎?
我后來發現,他們不是不痛苦,他們找到了一種方法,把枯燥的任務,變成了一場好玩的游戲。
我認識一個寫作圈的大神,十年如一日地更新,寫出了好幾本暢銷書。
我問他:“你怎么能堅持下來的?不覺得枯燥嗎?”
他說:“不覺得。我把它當成打游戲。寫文章有種‘打怪升級’的感覺,讓我上癮。”
他的驅動力,不是來自“你應該”,而是來自“我想要”。
心理學上講,能讓人持續行動的,是“即時正反饋”。
你跑完步,立刻感覺身體輕松了,這就是正反饋。你寫完一篇文章,發出去有人點贊,這也是正反饋。
高手們都擅長給自己設計這種“反饋機制”。
他們會把一個宏大的、遙遠的目標,切碎成無數個小到可以立刻完成,并能馬上獲得成就感的“小任務”。
他們不是在用意志力堅持,而是在享受一個不斷獲得獎勵的游戲。
![]()
3
別再問“我該如何堅持”,要問“我該如何設計”
如果你現在有一件很想做,卻總也堅持不下去的事,別再逼自己了。
你真正要做的,是停下來,重新審視和“設計”這件事。
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第一,我做這件事,有沒有“內在動機”?
我是真的喜歡,真的好奇,還是只是因為“別人都說好”、“我覺得應該做”?如果找不到內在的熱愛,那不如趁早放棄。
第二,我能不能把目標,拆得更小一點?
別再定“一年讀50本書”這種嚇人的目標了。改成“每天睡前,翻10頁書”,是不是感覺輕松多了?小到不可能失敗的目標,才是最好的目標。
第三,我怎么給自己制造“爽點”?
做完這件事,我能給自己什么獎勵?這個獎勵,必須是你真心渴望的,而且要馬上兌現。把痛苦和快樂,像這樣捆綁在一起。
第四,我能不能創造一個“自動駕駛”的環境?
想跑步,就把跑鞋放在床邊,讓你睜眼就能看到。想看書,就把書放在沙發上,而不是書架上。讓好的行為,發生得更容易。
當你把關注點,從“如何用意志力堅持”,轉移到“如何用巧妙的設計讓自己上癮”上時,你會發現,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堅持”。
它會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而然地發生。
![]()
別再把“堅持”當成一個褒義詞了。
它往往是你內心在發出警報:你現在做的事,可能不適合你,或者,你做事的方式出了問題。
真正的自律,不是用蠻力去對抗人性,而是順應人性,用智慧去引導它。
愿我們都能找到那件讓我們“上癮”的事,然后輕松地、愉快地把它做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