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寧陽化工產業園以“一園一策一圖”試點為契機,聚焦實戰應用,按照“因地制宜、利舊建新”原則,最大程度利用原有空間設施開展工程改造,有效擴充園區整體應急空間,提升兜底攔截能力,夯實三級防控基礎。同時,提升智慧應急水平,鍛造專業救援隊伍,為守牢園區環境安全底線提供了堅強有力保障。
利舊建新,夯實三級防控基礎
按照“風險單元攔截—應急池暫存—雨污排口切斷—廠界通道圍堵”思路,建設完善企業第一級防控體系。園區內入駐35家企業,均已建設環境風險單元攔截設施和應急池,自備應急池、初期雨水池總容積達到10.9萬立方米。所有企業雨水排口安裝了切斷閥門和在線監測監控,實現水質異常實時監測監控和風險預警,形成企業級堅固防線。
![]()
第一級防控示意圖
![]()
罐區圍堰
![]()
裝置區導流槽
![]()
事故應急池
![]()
雨排口閥門
![]()
雨排口監測監控
![]()
廠界通道集水槽
企業內部防控設施
以雨水系統末端攔截轉輸、公共應急空間擴容為重點,建設完善園區第二級防控體系。在園區兩個公共雨水排口建設固定閘壩(閥)和轉輸泵站,配合雨水明渠臨時筑壩,形成2萬立方米緩沖空間,具備緊急攔截暫存和轉輸功能。依托綜合管廊架建設專門管道,將恒信高科、晉煤明升達、亞蓉能源等3家企業應急空間(5.6萬立方米)互連互通,并納入園區公共應急空間,實現所有企業事故廢水可通過園區公共應急池(中間樞紐)進入3家互連互通企業應急空間,形成覆蓋全域的事故廢水轉輸網絡。
![]()
第二級防控示意圖
![]()
![]()
互連互通管道分布
以事故廢水不出園區、不入海子河和大汶河為目標,系統提升兜底攔截能力。在園區內外的3條雨水溝渠建設8座閘壩,配套轉輸泵站,配合臨時筑壩形成19.5萬立方米應急緩沖空間。在海子河新建56.9畝潛流人工濕地、202畝表流人工濕地,利用沿線水利閘站、人工濕地,構建起“第三道防控”屏障。
![]()
第三級防控示意圖
數智賦能,提升智慧應急水平
以及時預警響應、快速精準溯源為目標,提升監測預警和溯源能力。依托園區綜合性數字監管平臺,接入企業重大危險源、水質監測點、高空熱成像等300余路監測監控,及時發現企業各類異常情況,自動發出預警。開發水污染全維感知管控系統和手機端管控應用,利用三維熒光技術建立重點企業水質指紋數據庫,實現水污染快速精準溯源定位。
以科學支撐指揮決策為目標,構建園區三維應急指揮圖。利用無人機傾斜攝影和三維建模技術,構建園區三維全景數字地圖,實現園區整體、局部三維可視化展示。將園區內外水系、企業基本信息、雨污管網、各級各類空間設施等數據融合集成至數字地圖,實現互動式查看各類空間設施具體圖文信息。配合圖層篩選、信息檢索、空間測距等輔助功能,有力支撐戰時應急指揮決策。
立足實戰,鍛造善打能贏隊伍
聚焦快速響應和專業處置,建強環境應急處置隊伍。明確園區消防特勤站環境應急救援處置職責,全力支持人員隊伍和裝備建設,確保應急狀態下4分50秒內可達園區最遠距離企業。依托晉煤明升達等園區企業力量,組建5支專業化環境應急處置隊伍。依托企業自備消防車、水泵、活性炭、化學藥劑等裝備物資,形成污染源切斷、筑壩攔截、廢水轉輸、污染降解等應急處置能力。
立足實戰應用,高效組織演練培訓。以檢驗“一園一策一圖”有效性和實操性為目的,組織開展綜合實戰演練,針對暴露出的組織指揮不順暢、空間設施維護不到位、人員配合不默契等問題,梳理優化應急指揮體制機制,明確空間設施維護管理人員,組織開展專題培訓,不斷完善三級防控體系,提升園區、企業應急人員整體素質能力。
下一步,寧陽化工產業園將繼續踐行“以空間換時間”理念,持續完善園區三級防控體系,確保不讓事故廢水流出園區邊界,堅決守牢園區環境安全底線。
供稿 | 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
編輯 | 李夏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