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AI江湖中,名字多、故事多、概念更多。
但真正能讓用戶“每天愿意用”的AI,依然少得可憐。
大家都在談顛覆世界,可多數應用在用戶眼中不過是新鮮一周,吃灰半年。
今年5月,一家原本被視為“游戲社交公司”的廣州企業,意外出現在《福布斯中國人工智能科技企業TOP50》中。
它叫趣丸科技。
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時,第一反應不是AI,而是電競、語音開黑、TT語音、二次元頭像和直播陪玩。
它看起來更像是扎根在興趣社區的“互聯網中廠”,而不是站在技術前沿的AI玩家。
但現實是,趣丸已經切入了音頻、音樂、社交三條AI深水線,并且開始在海外內容分發、數字人直播、音樂創作工具等業務中落地。
![]()
這家公司并沒有喊顛覆行業、重構世界這樣帶光環的話,它做的事情聽起來甚至有點樸素。
讓聲音更像人,讓數字人更自然,讓音樂創作者更省力。
乍看不驚艷,卻都在真正解決問題。
當風口喧鬧退潮后,最能留下的往往不是最大聲的,而是能落地的。
那么,趣丸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又為什么這條看似“不務正業”的路,反而更符合當下AI的現實邏輯?
![]()
趣丸原本的核心業務在語音和興趣社交領域。
最早的TT語音,就是幫人解決一個具體而瑣碎的問題:開黑叫人太麻煩。
靠這個切口,它迅速抓住了一批游戲社群用戶。
再往后,趣丸涉足電競,做內容社區,形成了一套圍繞年輕興趣群體的業務系統。
但到了2020年之后,整個移動互聯網的增長曲線變緩,行業開始進入存量競爭。
新產品push多少資源都難跑起來,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甚至用戶注意力本身都變成了稀缺資源。
賽道被分割,空間被鎖死,這是中型互聯網公司最直接的困局。
![]()
趣丸內部確實焦慮過。
一方面,它已有的盤子不能丟,另一方面,如果只守著現有業務,未來會慢慢失去競爭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趣丸成立了一個“X項目組”。
沒有盈利目標,不做短期評估,不要求立刻做出結果,只做一件事:探索技術。
這個決定聽上去輕巧,但對任何一家需要保持營收和現金流的公司來說,都是冒險。
趣丸愿意冒這個險,原因其實很簡單,它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紅利已經結束,接下來要打的,不是搶用戶,而是在技術和產品能力上的再造。
換句話說,那時的趣丸不是“為了追風口做AI”,而是為了不被時代甩下,主動去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
轉向AI的真正契機,來自一件很具體的事:數字人直播的聲音不自然。
人類能立刻分辨出機械感、停頓感、語氣單一等微妙差別,而這些差別一旦存在,就會直接讓用戶產生距離感。
語音不自然,意味著直播效果差,留不住人,更別說帶貨或轉化。
對于一個長期和聲音、社交打交道的公司來說,這個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用戶體驗的基礎問題。
于是,趣丸開始做音頻大模型,目標也非常明確。
不是追求參數規模,也不是追求論文成績,而是讓聲音能表達情緒、懂語境、能跨語言。
![]()
同時,另一個現實趨勢也擺在行業面前,短劇、直播、動漫、歌曲正在加速出海,而跨語言本地化成本極高。
這讓趣丸意識到,如果未來數字內容要全球流動,那么“聲音理解—情緒表達—多語種生成”將是關鍵能力。
于是,音頻大模型MaskGCT和音樂大模型天譜樂相繼推出。
而它們的定位都不是AI替代人類創作,而是:
讓創作者表達得更輕松,讓內容生產更快更省錢,讓語言壁壘更低,讓情緒傳遞更自然
本質上,是回到那句最樸素的邏輯:AI不是為了改變人,而是為了服務人。
![]()
如果說第一輪AI創業拼的是能不能做出來,那么第二輪真正要拼的是有沒有人用。
很多AI公司會從模型本身出發,強調能力、參數、迭代速度、指標曲線。
但趣丸不是從模型走向應用,而是從應用需求倒推模型能力。
比如音樂。大多數AI音樂產品,會強調“普通人也能生成一首歌”。
聽起來很酷,但普通人對創作的需求本來就不高,嘗一次、玩一次、分享一次,就結束了。
趣丸選擇聚焦的是音樂人、制作人和內容創作者。
對他們來說,音樂不是玩,是工作,是職業。
只要工具真的能提升效率,他們就會成為高頻用戶。
![]()
因此天譜樂重點做的是,保留創作者自己的旋律,控制每一條音軌、樂器、節奏、情緒,用AI補足技術短板而不替代表達
換而言之,不是人人做音樂,而是讓做音樂的人更有力量。
在內容出海方面同樣如此。
非洲愛看韓劇、中國短劇快速增長,翻譯鏈路冗長、人工配音成本高,這是行業真實存在的痛點。
趣丸的音頻模型直接解決了跨語種轉化的時效和情感表達問題。
沒有口號,沒有宏大敘事,但事情解決了,效率提升了,成本下來了。
這才是真正的應用元年。
![]()
從地理和行業氣質上看,廣州的公司普遍有一個特點:
不炫、不搶風、看重可持續和實打實的場景落地。
趣丸的路徑也有這種氣質:不爭最大模型,不做萬能平臺,不把精力放在資本敘事上,而是一步一步讓產品進入真實行業鏈條。
這一點在今天尤其值得強調:AI行業最激烈的不是技術競爭,而是敘事競爭。
![]()
但敘事熱鬧,使用沉默,真正能留下來的,是能被使用的。
趣丸能進入 AI TOP50,本質不是因為它名氣夠大,而是因為:
它確實讓AI進入了可復制、可規模、可持續的場景中。
它不是站在風口,而是在地上走路。
![]()
這兩年,關于AI的討論越來越多,口號越來越響。
但最終會留下來的企業,只會有一種:不是喊未來,而是解決當下。
技術、理念、算法、模型,這些都是時代推進的力量。
但最終決定價值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技術如何進入生活、改變流程、降低成本、提升表達、讓人得到真實的便利和力量。
趣丸的思路其實很普通:
先問問題是什么,再判斷AI能不能解決,能解決就做,做了就落地。
![]()
它的故事并不傳奇,但有一種更有分量的清醒:技術會變化,但人始終是中心。
真正有意義的創新,不是替代,而是增強。
這也是AI時代最值得被記住的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