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4日發布《2025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巴黎協定》框架下最新氣候承諾僅能小幅緩解本世紀的全球氣溫上升趨勢,世界仍面臨氣候風險與損害嚴重加劇的局面。
根據《巴黎協定》提出的控溫目標,到本世紀末,應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并為把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內而努力。報告顯示,若各國全面落實國家自主貢獻承諾,本世紀全球變暖幅度預計將達2.3至2.5攝氏度。
為何《巴黎協定》框架下的最新氣候承諾落實如此之難?人類距離氣候系統的臨界點還有多遠?
《閃評》邀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 王瑞彬為您解讀: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 王瑞彬:盡管《巴黎協定》框架下的最新氣候承諾已推動全球減排取得一定進展,但其實施仍面臨諸多現實壓力。
截至10月底,僅有60多個締約方提交或更新了國家自主貢獻方案,且各國在執行承諾方面仍存在顯著差距。
全球經濟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程度依然較高,而當前國際關注點正從氣候目標轉向經濟務實主義,進一步削弱了減排動力。
此外,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如戰爭風險)不僅干擾減排時間表,還分散了本應用于氣候行動的資源。
盡管已有進展,但要真正實現《巴黎協定》目標,仍需立即采取更大幅度和更有力的行動,并加強國際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氣候臨界點(即地球系統中的關鍵閾值)正在逼近,全球變暖預計很快將突破1.5℃,屆時微小的變化可能引發加速且不可逆的連鎖反應,導致多個生態系統面臨崩潰的高風險。
因此,國際社會亟需加速行動,以避免氣候危機進一步惡化。
來源 | 總臺環球資訊
記者 | 張晗
制作 | 楊瓊
簽審 | 張晗
監制 | 蔡耀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