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在問,為什么大陸到現在還沒動手收復臺灣?明明軍力擺在那,專家們也說不是不敢打,而是真要打起來,停不下來,麻煩一大堆。
說白了,臺灣問題不是單純的島嶼爭奪,而是牽扯到中美博弈、經濟制裁、國際輿論,還有打完之后的治理難題。
先說軍事層面,大家都知道大陸軍力這些年突飛猛進。解放軍有殲-20隱形戰機、福建號航母,還有各種導彈和無人機,圍島演習也搞了好幾輪。
美軍自己都把兵力從沖繩撤到關島,承認第一島鏈守不住。按專家分析,大陸有絕對實力武統,這點沒爭議。
![]()
但為什么不動手?因為光軍事上贏了不算完,戰爭一開,周邊國家、日本、菲律賓、印度這些都可能摻和進來,形成多線作戰。
俄烏沖突就是例子,本來以為閃電戰,結果拖成持久消耗,美國和盟友不停援助,俄羅斯經濟差點崩盤。大陸要是打臺灣,美國不直接出兵,也會通過經濟封鎖和周邊挑事,讓戰火燒到東海、南海,甚至邊境。停不下來,就意味著資源大量消耗,影響國家發展大局。
專家們常說,臺灣本質上是中美問題,不是單純兩岸的事。中美關系復雜到什么程度?貿易額去年還高達6000多億美元,美國離不開中國制造,中國也需要美國市場。
![]()
特朗普第二任期加關稅到125%,結果美國自己股市大跌,消費者搶中國貨,華爾街叫苦。耶倫都說這是自宮行為。假如武統,美國肯定帶頭制裁,比對俄羅斯還狠,因為中美經濟捆綁太深。
俄羅斯和美國貿易才幾百億,封鎖影響小,但中美一斷,全球產業鏈亂套。硅谷科技公司、華爾街金融,全得跟著遭殃。
中國經濟韌性強,但持久戰下,出口下滑、供應鏈斷裂,普通老百姓日子也不好過。專家指出,這不是不敢打,而是算過賬,打起來經濟代價太大,停不下來就等于自傷。
![]()
再聊聊國際輿論,大陸要是動手,西方媒體肯定把中國塑造成侵略者。臺灣這些年宣傳自己是民主燈塔,國際上很多人買賬。
像加拿大魁北克、英國蘇格蘭那些公投自決的例子,西方國家會拿出來說事。周邊國家呢?韓國、日本、越南、菲律賓,這些有領土爭端,本來就對中國警惕,一打起來,他們會更反感,形成反華圈子。
東盟、南美國家可能被迫選邊,經濟聯系切斷。中國現在外交攻勢強,爭取周邊團結,但戰爭一開,公信力全毀。專家分析,師出有名太難,臺灣沒大挑釁,動武就被視為野蠻,國際孤立風險高。
![]()
最關鍵的,還是打完之后的消化問題。這才是專家們說的“停不下來”的核心。臺灣2300多萬人口,大多數人傾向維持現狀或獨立,民意調查顯示80%以上不想統一。
武統后,抵抗不會止于軍隊,民眾可能武裝起來,城鄉到處是麻煩。重建需要巨額資金,修復戰損,提升民生得比戰前高,但國際制裁會延伸到臺灣,經濟恢復慢,大陸得長期補貼。
政治上,臺灣有成熟選舉體系,反對黨、分權制衡,民眾習慣自由表達。直接管轄會激起仇恨,國際批評更多。
一國兩制呢?香港經驗顯示,麻煩不小,臺灣選舉可能出反大陸領導人,大陸難控制。游行、抗議、消極抵抗,會讓治理成爛攤子。
![]()
專家陳向陽就說,這可能成長期病灶,拖累大陸發展,得不償失。除非臺灣跨紅線如公投獨立,否則不動武。
閻學通教授在外交事務雜志上說,中國不設統一時間表,最關注經濟增長。2025年了,習近平新年講話強調兩岸一家親,但沒提武統時間。國臺辦回應學者言論時,也說統一是歷史任務,但沒急著動手。
因為現在統一狀態下,臺灣經濟衰退,大陸利用臺灣牽制美國。未統一,臺灣像雞肋,管理成本高。
俄羅斯烏克蘭教訓擺在那,開戰容易,贏了也毀經濟。中國威脅持續,但清洗削弱開戰意愿,給臺灣時間強化防御。
美國專家辯論,2035年前武統可能性有,但代價高,北京不會輕易動。法內爾說中國野心大,何天睦反駁,說引發地區戰爭,終結中國夢,不值當。
![]()
總的來說,為什么不動手?專家一語中的,不是不敢,而是打起來停不下來。軍事贏了,經濟、輿論、治理全成坑。綜合手段推進統一更好,外交攻勢、經濟粘合,削弱美影響。兩岸統一勢在必行,但得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特朗普關稅鬧劇暴露美元霸權危機,中國增持美債,穩住局面。周邊穩定是關鍵,利用經濟團結亞太,掃清障礙。最終,大陸主導進程,平穩推進統一。這不是拖延,而是聰明打法,避免得不償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