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2日,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跟記者撂了句話:11月5日最高法院的關稅案聽證會,他不去了。這消息一出來,不少人都懵圈了——畢竟才過去半個多月,10月15號的時候,他還興致勃勃地說“可能會去”,把這案子吹成“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案件之一”,現在全世界都搬好小板凳等著看大戲,主角居然突然說不登場了,這操作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
要說特朗普一開始對這場聽證會,那可是相當上心。10月15號的時候,他說得明明白白:“我想我會去旁聽”,還特意強調自己這輩子經歷過不少大案子,但從來沒這么鄭重其事過。當時他把話說得特別狠,直言這案子要是輸了,美國面對世界就“毫無防御能力”,甚至可能淪落到“近第三世界國家”的地步。這話一放出來,誰不期待?要知道美國歷史上,總統親自去最高法院旁聽口頭辯論的情況簡直鳳毛麟角,大家都等著看這場“世紀名場面”,結果沒等幾天,劇情直接來了個180度大轉彎。11月2號不僅在“空軍一號”上宣布不去,還在“真相社交”發了長聲明,翻來覆去就一句話:“這關乎國家,不是我個人”。
但這理由聽著也太敷衍了,說什么“不想轉移人們對裁決的關注”,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沒那么簡單。其實這反轉早有預兆,他的盟友、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參議員約翰·肯尼迪上周就直接勸他,說他出席“不明智”,很可能被解讀成“向大法官施壓”。民主黨那邊更不客氣,參議員理查德·布盧門撒爾直接戳破,說這就是“恐嚇法院”,純屬弄巧成拙。特朗普說白了就是聽進去這些勸告了,他可不傻,知道自己去了不僅幫不上忙,反而可能起反作用。畢竟最高法院之前連拜登的重大政策都駁回過,他可不想重蹈覆轍,真要是因為自己到場影響了裁決,那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所以他這次改口,看著是放棄了搶風頭的機會,實則是最務實的選擇——比起親自露個臉,拿到對自己有利的裁決結果才是真格的。
這場聽證會之所以這么受關注,核心根本不是特朗普去不去,而是這案子直接戳到了他貿易戰略的根基,說白了就是總統和國會在搶權力。事情得從8月說起,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以7:4的投票結果裁定,特朗普沒權力援引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征收大范圍關稅。法院的理由很簡單:這部法律壓根沒說總統能收關稅,而且憲法明明白白寫著,關稅設立權屬于國會。可特朗普不管這些,2月先對中、墨、加加征關稅,4月直接擴到全球多數國家,稅率在10%到50%不等,反對者早就說了,這早就超出法律授權范圍了。更關鍵的是,他以“貿易逆差”為由宣布“國家緊急狀態”,這理由根本站不住腳。
![]()
這場官司本質上就是美國行政權和立法權的掰手腕。參眾兩院200多名民主黨議員,連共和黨議員莉薩·穆爾科夫斯基都站出來反對,提交了案情摘要,明確說總統不能把關稅當貿易談判的籌碼。參議院上周還以51:47通過決議,要求終止全球全面關稅政策,只不過眾議院共和黨占多數,這決議能不能過還不好說。但最關鍵的是,這案子會影響以后所有總統的權力邊界:要是最高法院支持特朗普,以后白宮的權力就更大了,想收關稅就收;要是駁回,就意味著總統不能再隨便拿“國家緊急狀態”當借口亂收關稅。雖然九位大法官里六位是共和黨總統任命的,其中三位還是特朗普自己選的,但司法獨立那層窗戶紙誰也不敢輕易捅破,他們大概率不會明著偏袒。
要說這場關稅之爭里最慘的,還是美國那些企業。美國玩具銷售商LearningResources公司大部分產品都產自海外,也是起訴特朗普政府的企業之一,公司CEO說今年關稅給他們造成了1400萬美元損失,是2024年的7倍,自1月以來,他們已經不得不轉移數百種產品的生產地。佐治亞州的合作咖啡公司更無奈,他們從十幾個國家進口咖啡,自4月以來光關稅就付了約130萬美元,為了活下去,只能額外申請信貸額度、提高產品價格,利潤直接大幅縮水。對這些企業來說,這早就不只是錢的問題了——特朗普有時候周日宣布關稅,周三就生效,既不提前通知,也沒個正規程序,企業根本沒法規劃生產,完全被牽著鼻子走。
關稅政策還把國際關系也攪得一團糟。美國7月和歐盟達成協議,美國對歐盟商品征收15%關稅,換歐盟開放農產品市場,可現在歐洲議會遲遲不批準,就等著最高法院的裁決結果。瑞士更倒霉,因為美國對其商品征收39%的關稅,直接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期,當地巧克力制造商卡米爾·布洛赫公司,出口美國的業務利潤已經歸零,只能自己承擔部分關稅成本來維持銷量。更讓人咋舌的是這場官司背后的錢——富國銀行分析師說,特朗普的關稅已經帶來900億美元進口稅,占今年1到9月關稅收入的一半,要是法院拖到明年6月才裁決,這數額可能直接漲到1萬億美元。如果特朗普敗訴,美國政府可能還得把這些錢退回去,他之前和部分國家達成的貿易協議也可能被推翻。現在特朗普政府已經在為可能的敗訴做準備,悄悄豁免了數十種商品的關稅,白宮還放話,就算敗訴,也會通過其他法律繼續征收關稅。但對企業來說,這至少能換來一點緩沖時間,不用再被突然的政策變化折騰得死去活來。
![]()
全世界現在都盯著最高法院的裁決,最遲明年6月就會有結果,多數人預計1月前就能出消息。這場官司不管輸贏,都會在美國政治史上留下重重一筆:對特朗普來說,這是關乎他政治遺產的大考;對企業和民眾來說,這關系到未來的經營和生活成本;對美國來說,這更是一次對權力制衡體系的檢驗。特朗普突然改口不去聽證會,看著是件小事,實則是這場權力博弈里的一步務實棋。但說到底,這場關稅之爭背后的較量,還遠遠沒到結束的時候,后續到底會怎么發展,誰也說不準,但絕對值得所有人接著往下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