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孩子是父母心中最柔軟的部分。尤其在炎熱的夏天,父母最擔心的,除了中暑、拉肚子,就是孩子被蚊蟲叮咬。
孩子皮膚嬌嫩、免疫力尚未完善,一旦被叮咬,不僅容易紅腫發癢,有時還可能感染甚至引發過敏反應。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控制蚊蟲的存在,卻能通過科學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孩子被叮咬的風險。
媽媽為女兒梳頭發現“小米粒”,心急帶娃檢查,醫生:幸好來得早
小敏是一位努力多年才懷上孩子的媽媽,33歲那年終于迎來了心心念念的小棉襖——樂樂。為了讓女兒更健康地成長,她幾乎每天都會帶孩子去戶外活動。
![]()
那天正值盛夏,陽光燦爛,樂樂和小伙伴在公園草地上追逐、打鬧,直到傍晚才回家。
吃飯時,小敏發現女兒不停地撓頭,還總喊“癢”。洗澡時,她驚訝地發現樂樂頭皮上有幾顆“小米粒”大小的紅點。
起初她以為只是普通蚊子叮咬,但細看發現皮膚已經有些紅腫。
她不敢耽擱,立刻帶女兒去了醫院。醫生檢查后說:“幸虧送來得早,否則再晚一點可能會感染。”
原來,樂樂在玩耍時被一種隱蔽的小型昆蟲叮咬,這類昆蟲在公園草叢中常見,毒性雖不強,但若孩子抓撓導致皮膚破損,就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醫生的這句話讓小敏長長松了口氣,也讓她意識到——防蚊,不僅僅是怕孩子癢,而是關乎健康和安全。
![]()
家長如何有效防蚊?這三點最關鍵
一、做好防護,讓蚊蟲無機可乘
夏季是蚊蟲肆虐的季節,而孩子嬌嫩的皮膚最容易成為“目標”。因此,防護要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入手:
外出穿著
外出時,盡量讓孩子穿淺色、寬松、長袖的衣物。淺色不易吸引蚊子,覆蓋性強的衣服也能減少皮膚暴露。尤其在黃昏或傍晚活動時,更要注意遮蓋。
防蚊用品
家中應常備兒童專用防蚊液、防蚊貼或防蚊手環。注意選擇無酒精、無刺激配方的產品,避免直接噴在皮膚傷口或面部。外出玩耍時提前15分鐘噴上效果更佳。
環境防蚊
家里安裝紗窗、紗門是最基礎的防線。晚上可以點電蚊香片或插電式驅蚊液,但一定要選擇正規品牌,并在通風狀態下使用。
對于嬰兒家庭,建議使用物理防護,如蚊帳或嬰兒床專用防蚊罩
![]()
二、勤清潔、早檢查,防患于未然
孩子天性好動,尤其喜歡在草地上打滾、撿樹枝、玩沙子,這些活動雖然有助于成長,卻也容易讓細菌、昆蟲“趁虛而入”。
回家后的清潔
每次戶外活動后,應立即給孩子洗澡,用溫水和溫和的兒童專用洗護用品清潔身體。特別是頭皮、耳后、脖子、腋窩、腿彎等隱蔽處,這些位置最容易被忽略,也是蚊蟲叮咬的“高發區”。
及時觀察皮膚變化
洗澡時,父母可以順便檢查孩子皮膚是否出現紅點、腫塊或抓痕。若孩子頻繁撓同一部位,可能已經被叮咬。此時應避免孩子抓撓,可先用冷敷緩解,再涂上兒童專用止癢藥膏
出現異常及時就醫
若孩子叮咬處出現嚴重紅腫、流膿,或伴有發燒、頭痛、嘔吐等癥狀,需立即帶孩子就醫,排除感染或蟲毒反應。
三、保持家庭衛生,遠離蚊蟲滋生源
家庭環境的整潔與否,直接決定蚊蟲數量。許多家庭忽視了這一點,以為“蚊子是外面飛進來的”,其實很多都是家中滋生的。
![]()
清理積水與垃圾
家中若有水桶、花盆托盤、飲水機接水盤等積水處,應定期清理。蚊子幼蟲(孑孓)最愛在靜水中繁殖。
廚房與衛生間重點打掃
這兩個地方濕度高、食物殘渣多,是蚊蟲理想的“產房”。保持干燥、勤通風,垃圾要做到日產日清
床品與玩具定期暴曬
夏季高溫是最好的“天然殺菌燈”。床單、枕套、毛絨玩具都應定期清洗、暴曬,防止螨蟲滋生。
綠植管理: 不少家庭喜歡在陽臺擺放植物,若盆栽托盤積水,也會成為蚊蟲滋生地。可以在花盆土壤上撒少量干沙或細石,減少水汽。
果媽寄語
孩子的健康安全永遠是父母最關心的事。夏天雖然是玩耍的好季節,但也是蚊蟲最活躍的時期。父母要學會提前防護、及時應對、細心觀察。
防蚊其實并不難,它考驗的是家長的細心與堅持。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一點留意、少一點大意,就能讓孩子遠離蚊蟲的困擾,安心享受夏日的快樂時光。
做父母的無法阻止孩子經歷所有的小意外,但我們可以用智慧和細心,為他們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
讓孩子盡情玩耍,也能安心無憂,這就是我們能給他們最溫柔的保護。
?圖源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果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注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