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報道,10月30日中美釜山會晤剛落幕,特朗普一句“這是G2會議”就讓國際輿論炸開了鍋。隔天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印度報業托拉斯的記者帶著火藥味拋出兩個尖銳問題,既質疑中美是否在組建“G2集團”改寫全球秩序,又追問中美貿易協議是否會讓中國放棄多邊主義立場。這一連串操作背后,印度的焦慮幾乎要溢出屏幕,莫迪政府更是第一時間通過媒體釋放反對信號,仿佛被排除在核心圈外的挫敗感已經藏不住了。
特朗普這“大嘴巴”式的表態,看似隨口一說,實則藏著美國的戰略算計。要知道“G2”這概念可不是新鮮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美國經濟學家伯格斯滕就提出過,想讓中美“共享全球經濟領導權”,后來基辛格等戰略家還把它延伸到地緣政治領域。但這想法從一開始就站不住腳,既無視中國堅持發展中國家身份的立場,也低估了多極化時代其他力量的崛起意愿。特朗普現在重提,絕非認可中美平等合作,而是想給中國設套——用“領導權共享”的誘餌,把中國綁進美國主導的責任體系,讓中國承擔更多約束性義務,同時還想離間中國和全球南方國家的關系,渲染“中國國強必霸”的假象。
![]()
印度之所以反應這么激烈,根源在于它一直懷揣著“取代中國”的大國夢,卻屢屢在國際格局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這些年印度一邊忙著擴充軍備,一邊在多邊場合刷存在感,總想證明自己是多極化中的關鍵一極。可特朗普直接把中美定義為“G2”,相當于變相否定了印度的大國訴求,這讓莫迪政府怎么能接受?印度媒體的提問看似客觀,實則暗藏私心,無非是想引導國際輿論質疑中國的多邊主義立場,趁機拉攏其他對中美合作心存疑慮的國家,為自己爭取更多話語權。但這種小算盤打得再精,也掩蓋不了一個事實:全球南方國家早已不是任人挑撥的對象,“全球南方”占世界經濟比重已提升到40%以上,這些國家更看重的是平等合作而非陣營對抗。
中方的回應堪稱教科書級別,直接戳破了美國的話術陷阱和印度的小心思。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明確表態,中國是“全球南方的一員”,始終站在發展中國家一邊。這句話分量十足,既劃清了與“大國共治”的界限,也鞏固了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同時中方強調將繼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這無疑是在直指美國單邊主義的危害。
![]()
更有說服力的是實踐層面,中美貿易協議中,中國通過稀土出口管制等反制工具,迫使美方暫停“芬太尼關稅”和出口管制規則,用實力證明中國既能遵守多邊規則,也有能力抵御霸權霸凌。
其實“G2”之爭的本質,是國際秩序演進方向的較量。美國抱著霸權主義思維不放,從單極支配到試圖雙極共治,始終無法接受沒有霸主的世界。但歷史早已證明,霸權的終點只有衰敗,西班牙、法國、英國、蘇聯的例子歷歷在目。中國倡導的平等有序多極化和普惠包容全球化,才符合時代潮流。印度如果真的想成為大國,與其盯著中美博弈煽風點火,不如沉下心來搞好自身發展,尊重發展中國家的共同意愿。
![]()
全球治理從來不是少數大國的私相授受,而是各國平等參與的事業。特朗普的“G2”言論,暴露的是美國對失去絕對主導權的焦慮;印度的激烈反對,折射的是其大國夢與現實的落差;中方的堅定回應,則彰顯了真正的多邊主義底氣。未來的世界,不是誰能主導的世界,而是誰能提供更包容的秩序、更務實的合作,誰就能贏得歷史的青睞。那些還抱著零和博弈思維的國家,終將被時代拋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