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4日,普京在莫斯科下了一條死命令。看起來,中美在韓國的會晤對俄羅斯的影響還挺大的,普京明白:就算中俄現在關系再好,他也必須為俄羅斯的未來考慮。
普京這條命令的具體內容是:“俄羅斯政府必須在12月1日之前,批準一項關于稀土以及關鍵金屬開采和生產的發展路線圖。”
這事兒一出來不少人納悶,畢竟中美剛在韓國開完會,看這架勢普京是真急了 —— 中俄關系好得沒話說,中國壓根不可能在稀土上卡俄羅斯脖子,他犯得著這么火急火燎嗎?而且還給了個硬截止日期,明擺著是政府拿不出像樣的方案,可就算難,普京也鐵了心要推進。這背后的門道,其實全是普京對中俄美歐大局的盤算,說到底還是為了俄羅斯的未來。
先說說為啥中俄關系鐵,普京還非要盯著稀土自主不放。表面看俄羅斯根本不缺稀土,已探明的礦床就有 18 處,總儲量超 2800 萬噸,全球排前五,尤其是托姆托爾礦床里的重稀土占比高達 12%,全是制造導彈、雷達這些高端軍工產品的寶貝。可 “有礦” 和 “能用” 是兩碼事,俄羅斯現在的稀土產業幾乎是空白一片,每年產量才 2600 噸,占全球不到 1%,連自己軍工企業 15% 的需求都滿足不了,新能源汽車要用的釹鐵硼磁體更夸張,80% 都得從中國進口。
![]()
俄烏沖突這幾年給普京上了最深刻的一課:關鍵資源依賴別人有多危險。西方一輪接一輪的制裁,斷了俄羅斯的高科技產品供應,讓他徹底看清,再友好的國家也不能成為自己的 “供應鏈命脈”。就算現在中國靠譜,可國際形勢變得比翻書還快,真到了利益重新洗牌的時候,手里沒自主產業鏈,說話腰桿都硬不起來。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早就把話說透了,稀土開發是 “技術主權” 的關鍵,就是要應對北約的技術封鎖,這事兒已經上升到 “國家存在” 的高度,容不得半點含糊。
更讓普京坐不住的是國際上的 “搶礦大戰” 已經白熱化了。美國今年 2 月就跟烏克蘭簽了協議,用重建投資換烏克蘭的稀土開采權,擺明了要把烏克蘭的資源攥在手里;歐盟和日本也沒閑著,法日聯手在法國建了全球最大的稀土精煉廠,歐盟還靠《關鍵原材料法案》給政策兜底,都想盡快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連印度這種儲量不如俄羅斯的國家,都在扎堆向中國求進口許可,更別說那些老牌工業國了。全球稀土需求預計 2030 年就要翻番,這時候不趕緊動手,等別人把市場和技術都占了,俄羅斯手里的礦就算再多,也只能賣低價原礦,根本賺不到高附加值的錢,更別提用稀土當戰略籌碼了。
![]()
之前俄羅斯也想過走 “捷徑”,比如用稀土換美國解除高科技制裁,主動拋出 380 萬噸稀土的合作橄欖枝,結果特朗普政府一邊假意應和,一邊還在給烏克蘭送 “戰斧” 導彈,擺明了想拿稀土當牽制俄羅斯的籌碼。這波操作讓普京徹底醒悟,美西方的合作根本靠不住,與其看人臉色,不如自己咬牙把產業鏈建起來。
至于為啥非要卡 12 月 1 日這個死線,說白了就是俄羅斯搞稀土的難度實在太大,不逼一把根本推進不了。首先是錢袋子跟不上,紹伊古規劃的遠東產業集群要投 7000 億盧布,看著是筆巨款,可從零搭建全產業鏈,從勘探設備、冶煉廠房到深加工生產線,這點錢連塞牙縫都不夠。現在俄羅斯軍費開支居高不下,財政被沖突拖累得緊,能擠出這筆錢已經不容易,能不能按時到位都是未知數。
![]()
更要命的是技術短板太明顯。稀土提煉是出了名的高技術活,中國花了 30 多年才摸透全套工藝,俄羅斯蘇聯時代的老技術早就過時了,現在連重稀土鏑的純度最多只能到 99.2%,可軍工制造要求得 99.99%,就差這 0.79 個百分點,產品根本進不了高端市場。而且俄羅斯連像樣的研發團隊都湊不齊,蘇聯解體后相關科研機構早就散了,現在想重新組隊,既缺人才又缺設備,短期內根本補不上來。
![]()
基礎設施更是拖后腿的大難題。稀土礦大多藏在遠東和西伯利亞的凍土地帶,那里連穩定的電力供應都沒有,更別說開采需要的道路和廠房了。運輸更是愁人,靠西伯利亞大鐵路吧,每年凍融期軌道都要變形,一停就是 3 個月;走北極航道更不靠譜,一年只能通航 4 個月,每噸貨物的保險費比傳統航線高 80%,物流成本硬生生占了總成本的 25%。2024 年就有兩列礦砂列車因為軌道故障延誤,光堆存費就多花了 200 萬美元,這些現實問題都讓方案難產。
![]()
普京心里比誰都清楚這些難處,但他更明白,現在不硬啃下來,將來更麻煩。這背后最核心的考量,還是怕中美俄歐的大局變天。剛過去的 10 月底,中美在韓國會晤后居然暫時休戰了,取消了部分關稅,暫停了制裁,雖然只是一年的緩沖期,但這信號太刺眼了 —— 要是中美貿易戰真的結束,兩國關系回暖,再加上歐盟跟美國穿一條褲子,到時候很可能出現 “3 對 1” 的局面,中美歐是抱團的 3,俄羅斯就是那個孤零零的 1。普京是老謀深算的政客,怎么可能坐視這種風險變成現實?
而且俄羅斯的經濟太需要新出路了,這些年一直靠石油天然氣撐著,國際油價一波動,財政就跟著揪心。稀土正好是個現成的新增長點,要是能從 “賣原礦” 升級到 “賣高附加值制品”,就能擺脫對能源出口的依賴,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能硬氣不少。現在全球都在搶稀土,俄羅斯要是能趁這個時候把產業建起來,等到 2030 年需求翻番的時候,就能分到一大塊蛋糕,這對俄羅斯的未來太重要了。
![]()
當然了,普京也不是要跟中國脫鉤,畢竟現在俄羅斯的稀土制品 80% 還得靠中國進口,中國的冶煉技術和市場需求都是短期內替代不了的。他要的是 “自主可控”,是在中美之間保持足夠的議價空間,手里有了自己的稀土產業鏈,不管將來國際格局怎么變,俄羅斯都能站穩腳跟,不至于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紹伊古也說了,建獨立產業體系不是要跟中國對抗,而是要避免完全被綁在別人的體系里,這話說得已經很明白的。
所以說,普京這道死命令看著蹊蹺,其實全是深謀遠慮。俄烏沖突的教訓、國際對手的動作、自身的產業短板,再加上對未來格局的預判,所有因素湊在一起,讓他不得不急著推進稀土產業。雖然這條路難走,錢、技術、基建全是坎,但普京心里清楚,現在不拼一把,等國際格局定了型,俄羅斯就真的被動了。這不是不信任中國,而是一個大國為自己未來鋪路的必然選擇 —— 靠誰都不如靠自己,稀土就是俄羅斯未來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籌碼,再難也得啃下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