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山海
家里老人走了,銀行里留下的幾萬塊錢取不出來,這種糟心事終于要有頭了。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和央行發了新規,從2024年6月開始,5萬塊錢以內的存款,繼承人不用再跑公證處了。
這政策早就該來了。
以前辦這事,簡直是折磨。
銀行按老規矩要《繼承權公證書》,辦這個證,所有法定繼承人一個都不能少,還得把老人的死亡證明、婚姻狀況、子女關系、父母健在情況全都捋一遍。
要是哪個繼承人放棄繼承,還得簽放棄聲明,也得公證。
一套流程下來,公證費按比例收,幾百上千塊就沒了,時間和精力成本更是沒法算。
這次新規把免公證額度從1萬統一提到5萬,算是解決了大問題。
而且不光是存款,像黃金積存、國債、理財這些,到期贖回后本息合計不超過5萬,也能簡化辦理。
這個覆蓋面擴大很重要,現在老年人理財渠道也多了,以前這些資產繼承比存款還麻煩。
還有個細節值得注意,新規里明確了喪葬費和撫恤金不占這5萬的額度。
這兩筆錢通常是單位打到逝者生前賬戶的,本來就是給家屬應急用的,現在能單獨簡化提取,確實人性化。
當然,簡化不等于沒門檻。
辦理人必須是第一順序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或公證遺囑指定的繼承人。
去銀行前,得把自己的身份證、逝者的死亡證明、能證明親屬關系的文件(戶口本、結婚證等)準備齊。
![]()
最關鍵的是,申請人得簽一份承諾書,保證自己會把錢公平分給其他繼承人,要是事后鬧糾紛,銀行不擔責,得自己扛。
這個“盡職免責”的規定,其實是給銀行工作人員松了綁。
以前他們怕擔風險,寧可多要材料,也不敢簡化流程,導致儲戶覺得銀行在故意刁難。
現在有了明確的免責條款,基層銀行執行起來阻力就小多了。
不過,這個政策也有模糊地帶。
比如,5萬的額度是按“同一法人銀行”算的。
你在工行上海分行有3萬,北京分行有3萬,加起來超了5萬,就不能簡化提取了。
但你在工行有4萬,建行有4萬,就可以分開兩家辦理。
還有,如果知道密碼,卡里錢也不多,直接去ATM機取出來最省事。
但前提是銀行系統還沒把這個賬戶標記為“已故”。
一旦標記了,就算有密碼也取不了,必須走繼承手續。
說到底,政策是進步,但咱們自己也得有規劃。
老人身體還好的時候,把資產情況跟家里人交代清楚,甚至提前立個遺囑,比任何便民政策都管用。
畢竟,政策解決的是程序問題,解決不了家庭內部的糾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