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勛至今都在提醒,美國的關稅政策有多打擊英偉達。
而走到如今這個地步,黃仁勛不得不承認,中國芯片已經難以匹敵,而英偉達也丟了中國市場,偷雞不成蝕把米,如今黃仁勛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給黃仁勛急壞了。
![]()
“我們正處于尷尬境地,希望能找到新的平衡。”2025年10月的GTC開發者大會上,英偉達CEO黃仁勛面對臺下的分析師和媒體,坦言英偉達在中國高端芯片市場的份額已從過去的95%暴跌至近乎零。
黃仁勛今年三度訪華,從北京到深圳,頻繁與中國業界和政府代表會面,試圖拉近與中國客戶的距離。但這些努力未能改變英偉達被迫退出中國市場的現實。
![]()
實際上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衰落并非偶然,而是美國政府對華芯片出口管制政策的直接結果。2022年,拜登政府禁止向中國出口A100和H100等高端AI芯片,2023年,特供版A800和H800也被納入管制范圍。
特朗普政府上臺后進一步加碼限制措施。2025年4月,美國政府“背刺”英偉達,禁止其向中國銷售性能大幅縮水的H20特供芯片。這道禁令讓英偉達陷入極度被動。
他明白中國市場的戰略價值:畢竟中國占全球芯片需求的60%以上,是英偉達無法忽視的巨大市場。
![]()
而同樣地,失去中國市場給英偉達帶來了切實的財務損失。
受出口管制影響,英偉達2025年第一季度損失高達55億美元,其中25億美元產品被迫滯留倉庫。財報更顯示,第二季度預計將再損失80億美元銷售額,全年潛在損失或超160億美元。
這一數字相當于英偉達2024年凈利潤的1/3,直接導致其股價在政策出臺后累計下跌12%。黃仁勛不得不承認:“中國市場收入已降至零”,任何突破都將只是一種“獎勵”。
![]()
而對比兩年年前中國市場貢獻了英偉達21%的收入,這一比例已跌至最新的12.5%。若剔除H20禁令影響,英偉達調整后毛利率應可達71.3%,而非實際的61.0%。
也是由此,黃仁勛將美國的封鎖政策形容為現代版的“閉關鎖國”。他認為這種策略不僅未能遏制中國的發展,反而讓美國企業陷入困境,甚至在多個公開場合強調:“美國的政策正在反噬自己。”
所以盡管黃仁勛表現出滿滿的誠意,但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處境卻異常艱難。
![]()
而面對市場劇變,黃仁勛試圖通過多邊合作減輕損失。2025年10月底,他在首爾江南區一家炸雞店與三星李在镕、現代鄭義宣舉行“炸雞外交”,隨后宣布向韓國供應超過26萬顆最新的Blackwell芯片。
也是這一舉動旨在將韓國使用的英偉達AI芯片數量從目前的6.5萬顆激增至30萬顆以上。但韓國市場難以彌補失去中國市場的損失。英偉達曾估算,中國AI芯片的市場規模將增長至500億美元。
本來因失去中國市場便已經受挫,資本市場對英偉達的未來產生分歧。而在80個分析師中,雖然仍有73個給出“買入”評級,但已有分析師警告當前場景很像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
![]()
而黃仁勛最擔憂的是CUDA開源生態可能遭遇反噬。全球開發者基于CUDA構建了英偉達的帝國,但如果中國這個開發者大國轉向開源框架,聯合全球生態另起爐灶,英偉達的優勢將面臨瓦解。
他清醒地認識到,全球50%的AI研究者是華人,如果切斷與他們的聯系,將失去一半的AI人才。
且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格局正在經歷深刻重組。英偉達市值的波動、黃仁勛的套現、中國芯片企業的崛起,而這些現象背后是一場關于技術自主權與國際合作的重新定位,也讓黃仁勛開始極大不安。
![]()
如今的殘局,只得說美國政府的封鎖政策沒有阻止中國技術進步,反而加速了中國芯片產業的自主化進程,自然也是令黃仁勛坦言:“傷害中國的事情,往往也可能傷害美國,甚至更嚴重。”
很顯然,芯片戰爭的贏家不是通過封鎖他人決定的,而是由創新開放的市場選擇,如今英偉達落得個如此境地,還丟了中國市場,“身心重創”的他怎么不著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