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資訊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一、 戰略豪賭:2035年,數千“人形機器人”上崗
全球汽貿網資訊,11月4日,德國汽車與機械零部件巨頭舍弗勒正式宣布,與高科技公司Neura Robotics達成戰略合作。這不僅僅是普通的零部件供應,而是攜手研發和供應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部件。
更震撼的消息是:舍弗勒計劃到2035年,在其生產線上部署數千名規模的人形機器人!
這意味著,十年之內,在舍弗勒的工廠里,你可能將看到數千名“人形機器人”與人類員工并肩工作。
制造業的勞動力圖景,正在被悄然改寫。
![]()
圖片來源:路透社
二、“All in”機器人?——歐洲汽車的生死焦慮
舍弗勒的這次豪賭,是歐洲傳統制造業在重壓下的“求生”與“求變”。
如今,歐洲汽車行業正面臨殘酷的現實:美國高額進口關稅、疲軟的汽車需求、以及中國車企的強勢崛起。
面對困局,巨頭們必須尋找新的增長極。舍弗勒在去年9月就曾預告:到2035年,集團銷售額的10%將來自新開拓的領域,包括國防、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飛行汽車)以及——人形機器人。
賣掉過去,是為了買入未來。與此同時,舍弗勒宣布將出售其在中國的渦輪增壓器業務(該業務在2024年創造了約1億歐元的收入)。CEO克勞斯·羅森菲爾德直言不諱:此舉是為了“精簡投資組合,剝離非戰略或表現不佳的業務”。
一賣一買之間,戰略轉型的決心已昭然若揭。
三、 AI驅動:不談具體金額,只因野心太大
對于具體的投資金額,舍弗勒顯得非常“低調”。CEO羅森菲爾德表示“不會公布具體的投資數字”,但他明確了舍弗勒的雙重戰略:
一是對內提效,利用AI驅動優化內部生產效率。
二要對外開源,將人形機器人本身變成一塊巨大的新業務。
同時他還表示,“汽車領域的市場環境仍然充滿挑戰,而人形機器人,將成為舍弗勒一項非常有趣的事業。”
結語
從精密的汽車零部件,到科幻感十足的人形機器人,舍弗勒的跨界轉型,為所有傳統制造企業上了一課:當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或許必要時,要敢于“斷腕”,才能擁抱新生。
一場由AI和人形機器人主導的工業革命,已經不再停留在PPT上,而是正被這些工業巨頭們,一步步變為工廠里的日常。
未來已來,你準備好了嗎?
(編譯:全球汽貿網Lyra)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