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個窗口辦業務,編內月入 8 千繳五險一金,我編外 4 千要自己補養老金 —— 這班還有必要上嗎?”
后臺這條留言,道出了 2700 萬編外人員的隱痛。2025 年人社部數據顯示:我國廣義財政供養者已達 6846 萬,每 20 個中國人就有 1 個靠財政發薪。
更刺眼的是結構失衡:編內人員十年穩降,編外卻近乎翻倍,西部某縣輔警數量竟是正式民警的 3 倍。
![]()
編內:“鐵飯碗” 變 “瓷飯碗” 仍搶破頭
“以前考上編等于躺平,現在得天天琢磨不被淘汰。” 縣級事業單位李姐的話并非夸張。2025 年中央預算明確 “嚴控供養規模”,多地啟動 “只減不增” 政策:
- 湖南邵東撤銷 3 支執法隊伍,34 名科級干部需競聘上崗,清退編外 300 余人;
- 醫療崗連續兩年規培不合格降級,教師 “縣管校聘” 差者調往偏遠地區;
- 管理崗晉升名額壓縮,有人干到退休還是初級職稱。
即便如此,23 省公務員省考仍吸引 530 萬人報考,平均 65 人搶 1 崗。欠發達地區編內養老金是編外的 3 倍,這份 “兜底保障” 仍是稀缺資源。
![]()
編外:2700 萬 “隱形棄子” 的三重落差
編外激增本是 “編制不夠服務來湊” 的無奈 —— 東部某醫院編外占比 65%,衡陽環衛 600 名一線人員全是臨聘。但這份 “補位” 代價沉重:
- 收入差:一線城市政務大廳編外月薪不足 5 千,僅為編內一半;
- 保障弱:僅 35% 足額繳社保,河北 61 歲馮愛文干了 34 年編外,退休后拒絕轉企業社保竟無收入,靠撿舊衣維生;
- 發展死局:干滿十年仍是 “臨時工”,35 歲后易被清退,南方某縣一次就計劃清退 1500 人。
![]()
財政 “錢袋子” 告急:養人吃掉 90% 預算
6846 萬人的賬單,正在壓垮地方財政。中西部縣市 “三保” 支出占預算超 70%,部分達 90%,陷入 “吃飯財政” 困局:
- 西部某縣年收入 12 億,9 億花在工資上,鄉村道路改造擱置;
- 東部某市為付 2 萬編外工資,砍掉科技創新補貼,企業轉型遇阻;
- 編外 “低成本” 是假象:若實現同工同酬,年缺口超千億;2025-2027 年清退 870 萬人,僅社保補繳就是巨額開支。
湖南臨澧縣清退 163 名編外,年省 200 萬;湖北十堰減員 326 人,省 1500 萬 —— 這些 “節流” 數字背后,是地方財政的無奈。
![]()
改革手術刀落下:三年砍半編外崗,編內打破鐵飯碗
2025 年,一場 “編制革命” 全面啟動,硬招破解困局:
編外清理:三條出路見分曉
人社部明確 “三年清退 870 萬編外崗”,多地已出實招:
- 精英轉正:僅 5% 編外可考核入編,集中在醫療、教育等專業領域;
- 服務外包:衡陽將環衛作業外包,600 名編外移交企業,成本降 37%;
- 同工同酬:未清退崗位按編內標準繳社保,有人月薪漲 2300 元。
但陣痛仍在:馮愛文們的社保補繳問題待解,部分外包公司克扣福利。
![]()
編內改革:從 “躺平” 到 “競爭”
編內 “鐵飯碗” 成 “瓷飯碗”:
- 能上能下:邵東議事協調機構從 172 個砍到 20 個,富余人員跨部門競聘;
- 考核掛鉤:醫療、教師實行 “末位調整”,連續不合格降薪轉崗;
- 去行政化:高校、醫院推 “員額制”,收入與業績掛鉤。
![]()
個體破局:遠離 “編制迷信”
- 編外人員:考 “政務辦事員證”“社工師”,持證轉崗率翻倍;學 AI 辦公、數據分析增強不可替代性;
- 考編族:避開裁員率 35% 的自收自支單位,優先選全額撥款的教育、醫療崗;
- 職場人:外包崗若能練技能、有晉升,未必不如 “縮水鐵飯碗”。
![]()
結語:真正的鐵飯碗是競爭力
邵東清退編外省出的 2000 萬,衡陽環衛改革省的 37% 成本,都在說明:治理現代化容不下 “身份差異”。
6846 萬供養者的困局,本質是 “能力定價” 對 “身份定價” 的替代。
就像馮愛文的律師所言:“真正的保障從不是編制紙,而是政策兜底與自身底氣。” 當鐵飯碗碎成 “瓷片子”,接住它的,只會是那些手握競爭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