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鐵飯碗不鐵了!這4類崗位首當其沖,家有考生千萬避開!
樓下超市的張叔最近總愁眉苦臉,他兒子備考兩年終于考上了某單位的編外辦事員,剛上班沒半年就聽說要清退編外人員。“當初說‘先占個坑,以后慢慢轉編’,現在看來這坑都要沒了!”小區里同樣有考編娃的李阿姨也跟著嘆氣:“早知道不如讓孩子考國企,現在編制咋越來越不保險了?”
這話戳中了不少人的心事。曾幾何時,“編制”就是“鐵飯碗”的代名詞,意味著穩定的收入、齊全的福利和體面的身份。但最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的政策里藏著明顯信號:編制的“鐵殼”正在松動,尤其是這4類崗位,早已不是傳說中“旱澇保收”的避風港,家有考生的可得擦亮眼睛。
一、編外輔助崗:多地打響清退第一槍,合同到期可能不續
要說現在最危險的“體制內崗位”,編外輔助崗絕對排第一。這些沒正式編制、靠合同維系的崗位,過去常被當作“過渡選擇”,但如今已成為清理精簡的重點對象。
哈爾濱早在2025年就率先出臺政策,明確五年內每年精簡20%以上編外人員。湖北監利市更直接,給出了剛性時間表:第一年清退30%,第二年30%,第三年40%,三年內全部清理到位。這可不是空喊口號,湖南常寧市已經明確要求,服務窗口使用的編外人員必須清退——那些辦事大廳的前臺、咨詢引導員,看似是單位“門面”,實則首當其沖被列入清理名單。
更嚴格的是考核硬杠杠。云南和順鎮規定,編外人員連續兩次季度考核不合格,直接解除合同;全年曠工超3天、當季病假超15天或事假超10天,都可能丟工作。而且各地普遍劃定了編外人員的“紅線”:單位編外人員總數超出編制10%以上的,無條件清退。家有考生的可得想清楚,這類崗位連“穩定”都談不上,更別指望“轉編”的幻想了。
![]()
二、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崗:轉企改制成定局,事業編直接核銷
很多人覺得“文化單位編制穩”,但實際上,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早已是國家定調的大方向,這些崗位的“事業編”身份正在逐步消失。
國務院2018年12月發布的《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規定》明確要求,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后須核銷事業編制,注銷事業單位法人,全部簽訂勞動合同。哪些單位算“經營性”?政策寫得很清楚:包括圖書出版社、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藝術院團、電影制片廠、影劇院等 。
為了推進改革,國家還給出了稅收優惠政策,但也明確了期限——轉制企業五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政策執行至2027年12月31日 。這意味著轉制是“不可逆”的:一旦從事業單位變成企業,就再也回不到事業編制體系,工資福利按企業標準執行,退休待遇也和傳統編制截然不同。2023年10月國家延續相關稅收政策,更是給這場改制按下了“加速鍵”,這類崗位的“鐵飯碗”早已名存實亡。
三、職能弱化的行政崗:編制精減有硬指標,縮減比例明確
公務員行政編曾被視為“鐵飯碗中的鐵飯碗”,但隨著機構改革推進,職能弱化部門的行政編制正在被精準縮減,崗位穩定性大不如前。
2023年3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人員編制統一按5%的比例精減,收回的編制用于加強重點領域。隨后中辦、國辦2023年10月發文,明確中國人民銀行核減30名行政編制、6名司局級領導職數,其他多個部委也有相應調整。中央帶了頭,地方也緊跟而上:四川內江按3%比例精減市級行政編制,山西省級減少3%編制、市一級至少減少2%,河南漯河更是直接精減54名市直機關行政編制 。
關鍵是,這種精減不是“一刀切”,而是“有減有增”——職能弱化、編制冗余、工作量不飽和的部門“當減則減”,比如不再保留的議事協調機構下屬崗位、職責劃轉后任務量驟減的崗位,都成了精減重點 。要是考生盲目報考這類“看似清閑”的行政崗,很可能剛考上就面臨編制調整。
四、非核心輔助崗:從“編制內”剝離,轉為合同聘用制
不少事業單位里的后勤、技術輔助等非核心崗位,過去可能占用事業編制,但現在正逐步從編制體系中剝離,轉為市場化的合同聘用制。
這類崗位的改革方向很明確:包括食堂、保潔、安保等后勤服務類崗位,實驗室助理、IT維護等專業技術輔助類崗位,以及部分文員、資料管理等行政事務崗位。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非核心業務”,市場化程度高,沒必要占用寶貴的編制資源。
地方已經有了具體實踐:揚州廣陵區對村(社區)工作者實施“員額管理”,雖然統一招錄、統一薪酬,但本質是“員額即崗位”,并非傳統事業編,薪酬與考核直接掛鉤,不再有“旱澇保收”的保障 。更關鍵的是,這類崗位轉制后,養老金計算方式、福利標準都會按企業化模式調整,雖然基本工資可能變化不大,但“編制福利”基本消失,和普通企業崗位的差異越來越小。
說到底,“編制鐵飯碗”的松動,本質是體制機制改革的必然結果——把資源集中到核心崗位、重點領域,讓編制真正服務于“干事創業”而非“養閑人”。家有考生的千萬別再盯著“編制”二字盲目報考,報考前一定要查清楚:崗位是不是編外輔助崗?單位屬于經營性還是公益性事業單位?所在部門職能是強化還是弱化?畢竟,現在真正的“鐵飯碗”不是編制,而是無可替代的核心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