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口用了30年的老鍋在網上火得一塌糊涂。
一位網友發視頻“尋鍋”,稱一口“傳家鍋”用了30年不生銹、不粘鍋,現在快壞了,想找廠家再買。隨后網友們通過鍋把手上的專利號,確認這口鍋產自溫州瑞安某不銹鋼制品廠。可是該廠家十多年前就已停產,于是網友紛紛在線“求鍋”,帶著“傳家鍋”沖上熱搜,相關話題全網累計播放(閱讀)量11月2日中午就超過14億。
近日,這口全網追著找的“傳家鍋”,終于有了好消息。停產多年的瑞安工廠重新開工了,不少等著買鍋的人總算松了口氣。一口普普通通的做飯鍋,為什么讓那么多人牽腸掛肚?
大家戀著這口鍋,其實是戀著“省心”二字。現在去超市買廚具,貨架上琳瑯滿目,可真要挑個耐用的不容易。有的鍋剛用倆月就粘鍋,有的鍋底燒幾次就變形,扔了可惜,接著用又鬧心。可溫州那位女士家的老鍋,用了三十年不生銹、不粘鍋,做飯不費勁,也不用總想著換。這種品質,誰不為之一驚?這種普通人的現身說法比任何明星代言都更有說服力。
更讓人覺得溫暖的是,從“尋鍋”到“求復產”,滿是普通人的善意。網友們看到尋鍋視頻,沒當看熱鬧,而是主動幫著查專利號、找廠家;知道工廠停產,又集體留言希望能重新開工。瑞安市各部門圍繞企業需求,成立了匯集屬地街道、經信、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等部門的臨時服務團,上門為“傳家鍋”復產把脈問診,及時幫企業解決了復產的后顧之憂;就連以前的老員工,也特意回來幫忙,有的主動擔起招工事務,有的幫忙制定生產計劃、采購新設備等,就想讓老鍋能再做出來。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硬生生把一件難事兒辦成了。
這口老鍋的事兒,也給商家提了個醒:好產品才是硬道理。現在有些商家,總想著搞花里胡哨的包裝、做夸張的廣告,把價錢抬得老高,可產品本身卻經不起考驗。但這家工廠不一樣,當年做鍋時,沒想著走捷徑,而是實打實把控質量,所以才能讓一口鍋用三十年。如今復產了,也沒趁著熱度漲價,還堅持按老標準做,這種實在勁兒,比再多廣告都管用。
10月28日,廠家官方賬號發布第一條視頻作品,截至發稿該賬號粉絲量已經超155萬,連續3天在平臺漲粉榜排名前三,走紅后老板建了111個購物群,超過2萬人等著買鍋,熱度可見一斑。
這口老鍋的走紅和復產,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大家對踏實生活的追求,也告訴我們:不管市場怎么變,實實在在做品質、為老百姓著想的產品,永遠都有市場。好東西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只要用心做,總會被大家認可和喜歡。
“傳家鍋”的走紅,也讓不少網友重新看到自家的“老國貨”:“奶奶家的電風扇,和我爸一個歲數,53歲了還能轉,都正常”“電吹風是我媽結婚時買的用到現在三十幾年了都沒壞”“(高壓鍋)四十多年還在正常用”……
一則則分享,勾勒出一幅“中國制造”耐用圖景和工匠精神。而這背后除了情懷,更多的是對高品質產品需求和工匠精神的呼喚。
現在,這口鍋已經不僅僅是一口做飯的鍋了,而是無數人為品質投下的信任票,更是讓一個企業起死回生的精神圖騰。它不再只承載食物的溫度,更記錄著企業從停產到重新站起的韌性,也成了用戶心中“堅守品質”的具象符號。(文/麗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