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斷供通知,讓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又陷入了緊張氣氛中。
10月26日,安世荷蘭突然官宣,單方面停止向中國東莞工廠供應晶圓。這一舉動讓全世界嘩然。據多家外媒報道,受此影響,部分芯片組件價格已暴漲10倍,交貨周期大幅延長,日產等車企庫存即將見底,可能面臨芯片供應危機。
此前荷蘭“明搶”中企聞泰科技旗下子公司安世的資產,外界將之解讀為跟著美國節奏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捅刀”。可如今隨著釜山會談和平結束,中美經貿摩擦已經趨緩,荷蘭卻依舊“上躥下跳”,甚至面對各大歐洲盟友的指責也要堅持斷供,害得全世界半導體供應鏈陷入危機。
不難看出,荷蘭打的就是想讓安世中國產能癱瘓的算盤。但這個算盤,他們絕對是打錯了。
![]()
1、 斷供背后:荷蘭的“如意”算盤
荷蘭斷供晶圓這件事其實早有鋪墊。
9月底,美國剛出臺針對中國的50%股權穿透性管制規則,荷蘭就緊隨其后,用“安世被中企持股超過50%,威脅國家安全”這個由頭來接管安世荷蘭境內的資產。
而對于這樣的無理行為,中國在10月14日直接禁止所有在中國生產的安世公司的芯片出口,切斷了荷蘭安世80%的芯片供應,幾乎讓整個歐洲的汽車、航空等高端設備生產線陷入停滯。直接氣得德國總理在歐盟領導人峰會上質問荷蘭首相“為什么要這樣做”。
![]()
荷蘭顯然沒有料到自己會陷入如此被動境地,面對中國的反制和同盟國家的質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于是就有了這一次的晶圓斷供。
在荷蘭看來,晶圓是半導體芯片的重要原材料,而自己又在車規級晶圓供應方面有著傳統優勢,且安世中國的生產線之前也一直是用的荷蘭這邊的晶圓原材料。那么,只要斷了對中國的晶圓供應,中國工廠的生產就會陷入停滯,到時候就能反將中國一軍。
![]()
2、 大哥跑路、優勢盡失,中國的反殺讓荷蘭扛不住
讓荷蘭萬萬沒想到的是,10月31日,中美釜山會談傳來消息:美國暫停實施50%股權穿透性管制,對中資企業的“實體清單”限制松綁。一下讓荷蘭直接變成純“小丑”。
荷蘭自身手里本就沒什么優勢,現在沒了美國的撐腰,荷蘭手里已經沒有了任何能與中國抗衡的資本,想贏過中國簡直癡人說夢。
![]()
![]()
據TrendForce機構統計,我國中芯國際的8英寸晶圓月產能為45萬片,12英寸晶圓月產能為25萬片,華虹的8英寸晶圓月產能約18萬片,12英寸晶圓月產能約11.5萬片。光是這兩家企業,就可以覆蓋80%以上的車載芯片規格,短期內把產能恢復到90%,支持安世中國供貨,毫無問題。
恐怕荷蘭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在晶圓上僅有的一點優勢也沒了。這個斷供斷得,幾乎是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3、 首相要下臺,荷蘭的苦果自己吞
荷蘭的這場鬧劇,已經開始反噬自身。10月30日的荷蘭閃電大選結果揭曉,斯霍夫聯合政府的所在黨慘敗,選民通過選票表達了對斯霍夫冒險行為的不滿。荷蘭的這場斷供,最終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可見,打鐵還需自身硬。全球產業鏈里,沒人能靠打壓別人獲利。想靠明搶獲利,最終只會遭到反噬,只有靠自主創新,腳踏實地才能取得實際的成果。就像靠實力說話的中國,誰也卡不住我們的脖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