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丨32道關卡,守護一盤回鍋肉
![]()
《四川農村日報》
(2025年11月05日第01版:要聞 )
回鍋肉、蒜泥白肉、咸燒白……四川人的餐桌上,豬肉是家家戶戶離不開的“當家菜”。作為肉食消費的重頭,豬肉的品質安全至關重要。
從屠宰場到市場,一塊豬肉要闖過多少道“關卡”?消費者又該如何判斷買到的豬肉是否安全?日前,記者走進成都邛崍的生豬定點屠宰場,實地探訪豬肉上市全過程。
14項檢疫+18道檢驗
確保沒有一塊問題豬肉流向市場
10月31日下午4點,一輛川A牌照的生豬運輸車緩緩停靠在位于邛崍市的四川金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忠食品”)屠宰場后門。生豬驗收員胥莎快步上前,將手機遞給已在車廂豬群里等候的駕駛員,并叮囑他給每頭豬的耳標逐一拍照,以便稍后上傳至“四川智慧動監”系統。
“生豬的運輸日期、種類、數量、耳標,還有貨主信息、運輸目的地,這6項內容與申報信息全部一致才能放行入場。”盡管胥莎每天要查驗約1700頭生豬,工作量不小,但眼下已是當天最后一批待入場的生豬,她的語氣透著一絲輕松。
![]()
生豬入場查驗需完成“六符合”。
這是豬肉產品走向市場的重要一環。
作為成都規模最大的生豬屠宰企業,金忠食品預計2025年屠宰生豬65萬頭,平均每日向市場供應冷鮮肉、熟食制品等各類豬肉產品約200噸,其中冷鮮肉在成都市場的占有率約10%。其產品通過農貿、商超、線上平臺、自營門店及校政企等多種渠道,滿足近200萬成都市民的豬肉消費需求。
“從生豬入場到豬肉產品出場,一共有14項疫病檢疫和18道檢驗工序。”金忠食品質量技術部負責人陳學準介紹,檢測項目覆蓋了瘦肉精、非洲豬瘟、豬丹毒、獸藥殘留及水分含量等關鍵指標,“除國標規定的必檢項外,我們還會根據客戶要求增設額外檢測項。”他補充道。
![]()
金忠食品的生豬屠宰線。受訪者供圖
在屠宰車間內,記者看到,除了各個環節高效運轉的屠宰線,還設有數個功能分明的檢驗區,分別負責頭蹄、內臟、胴體等檢驗。
“ 屠宰與檢疫同步進行。檢驗人員會在屠宰線上對同一批次的頭蹄、體表、內臟及胴體逐一檢查。”陳學準告訴記者,既要排除染疫、藥殘超標等情況,也要對淤血、水腫等異常部位做局部修割,提升食用品質、便于后續加工。
異常生豬產品如何處理?“將交由政府指定的專業機構進行無害化處理,從源頭阻斷問題產品流入市場。”陳學準透露,2024年屠宰的58萬頭生豬中,有1221頭因死亡、疫病或藥殘超標等問題被檢出并作無害化處理。
![]()
生豬潔凈分割車間。
“肉證一碼通”全市覆蓋
消費者掃碼即可全流程追溯
同日下午5時許,一批完成了24小時排酸的白條肉從冷藏間運送至月臺。工作人員熟練地為每一扇豬肉加蓋印章,隨后依次將其轉運至即將發車的冷鏈車車廂內。仔細觀察豬身,可見清晰的藍色印跡:上方為“肉品品質檢驗合格驗訖印章”,下方則為“動物檢疫合格驗訖印章”。
![]()
白條肉上的驗訖印章。
“兩證兩章”是保障肉產品安全的核心標識體系,也是消費者快速確認肉品合規性的依據。“看見它,就說明這是允許出廠上市的安全合格產品。”該工作人員指著兩章中間的二維碼介紹,“這就是成都‘肉證一碼通’,不僅能掃碼查看‘兩證兩章’,還能對豬肉進行全流程溯源。”
記者掃碼后看到,溯源信息顯示該批次生豬來自南充市西充縣某養殖場,屠宰方為金忠食品,銷售方則為成都市雙流區某農產品批發市場。
2022年,成都市啟動“肉證一碼通”數字化監管系統建設,實現豬肉從“產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2024年11月1日起,生豬產品“肉證一碼通”管理制度在全市23個區(市)縣全面施行。截至今年6月底,該系統已經覆蓋成都35家屠宰場、所有批發市場以及學校食堂等重點用肉單位供應渠道,豬肉產品質量檢測合格率達到100%,未發現“問題豬”屠宰現象和假冒開證行為。
![]()
冷鮮肉加工線上的豬肉氣調保鮮產品。受訪者供圖
作為成都地區最早探索生豬產品全流程追溯技術,并率先實施“肉證一碼通”制度的企業,金忠食品率先將白條、副產及大分割品等全線產品納入該追溯體系。隨著消費升級與健康飲食意識的增強,采用氣調冷藏保鮮技術的豬肉產品需求顯著上升,金忠食品該類產品的日供應量已從去年的2至3萬盒增至目前的4萬盒。
“我們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將氣調產品也納入‘肉證一碼通’系統中。”陳學準透露,相關技術論證已于近期完成,預計本月即可全面上線。記者了解到,除“兩證兩章”及溯源信息外,企業還將提供檢測指標解讀、部位肉烹飪建議等增值內容,以增強產品透明度與消費體驗。
來源丨四川農村日報、川觀新聞
編輯丨季逸菲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