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超”南通隊的大巴緩緩駛入濱江會議中心,兩旁等候多時的球迷們爆發出熱烈的歡呼。11月2日,凱旋歡迎會上,沒有奪冠的狂歡,卻有一種更深沉的情感在流動。副領隊李太鎮站在話筒前,目光掃過那些年輕而堅毅的面龐,緩緩說道:“今天,我們在很多孩子的心中種下的不是一顆冠軍的種子,而是一顆名為韌性的種子。”
![]()
這粒種子,萌芽出比冠軍更珍貴的價值。
“蘇超”聯賽南通隊雖然與冠軍失之交臂,卻贏得了全網的敬意。他們的足球如此純粹,他們的拼搏如此動人,以至于無數觀眾自發地喊出:“南通隊,英雄!”這種超越勝負的情感認同,源于一個更深層的認知——我們熱愛的不僅是勝利,更是那些在逆境中依然閃耀的人性光輝。
![]()
李太鎮深知“韌性”二字的重量。14年前,他從黑龍江來到南通,賣掉6套房,幾近傾家蕩產,只為了辦一所免費的足球學校。最初只有7個孩子,訓練場地是租的,裝備是用拖鞋廠的利潤一點點購置的。在旁人看來,這簡直是一場注定失敗的豪賭。“拖鞋廠每年有四五百萬的利潤,我覺得托一個青少年俱樂部是綽綽有余的。”李太鎮回憶起初的樂觀,語氣中帶著一絲自嘲。現實很快給了他教訓——青訓的投入像個無底洞,三年后,整個拖鞋廠的利潤投進去也不夠了。
歡迎會上的燈光柔和地打在李太鎮臉上,這位被孩子們稱為“賢爸”、帶領南通隊在蘇超賽場上叱咤風云、一路沖冠的東北漢子,一聽到那些孩子說:“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賢爸’”,他低下頭,眼角泛著光,努力平復呼吸的聲音。
這一刻,距離他在韓國觀看2002年世界杯中國隊與巴西隊的比賽,已經過去了23年;距離他賣掉黑龍江的家產到上海開辦拖鞋廠,過去了21年;距離他用拖鞋廠的利潤創辦珂締緣足球俱樂部,過去了14年。最困難的時候,老師帶著孩子們參加了電視節目。鏡頭前,孩子們抱著一雙雙拖鞋,向來賓和觀眾呼吁:“幫幫我們的賢爸爸。”那一刻,這個東北漢子背過身去,偷偷抹去淚水。
但就是在這樣的艱難中,韌性悄然生根發芽。
![]()
14年過去,當初的7個孩子,現在已經變成了U7至U19的完整梯隊。俱樂部輸送了160多人次“小國腳”,培養了42名職業球員,28名孩子靠足球特招進大學。那些曾經在電視上賣拖鞋的孩子,有的成了職業球員,有的進了大學,有的成為教練。
![]()
歡迎會上,李太鎮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我的手中仿佛還殘留著最后一場比賽結束時草坪的冰涼。我們曾經離夢想那么近,近到能看見獎杯上的倒影,可最終我們與它們之間隔了一道名為亞軍的最殘酷也最美麗的距離。”
這道距離,恰恰讓所有人看清了比冠軍更重要的東西。
宇樹科技辦公樓里有一段特別的樓梯——低處的臺階邊緣多處破損,越往上,破損痕跡越少。原來,這是訓練機器人時留下的。今天宇樹機器人翩然起舞,正是從那段“傷痕累累”的樓梯上,磕磕碰碰一步一個腳印走來的。中國航天人歷經挫折終使“嫦娥”攬月;無數鄉村振興者扎根鄉野,在貧瘠中培育出豐碩果實。這些成就的背后,何嘗不是一顆顆韌性的種子在破土生長?
![]()
李太鎮為孩子們定下的九字目標——“做好人、讀好書、踢好球”,他把“踢好球”放在最后。這種價值觀的排序,在這個功利主義盛行的時代顯得如此不合時宜,卻又如此動人。
“人生當中能陪著個人一輩子的就是好的人品,”李太鎮的解釋樸實無華,“只要做人做好了,這樣不管能不能踢得出來,還有健全的人格和基本的文化,可以靠努力、能力養活一個家庭,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足球只不過是人生中一小部分。”
更難得的是,他給孩子夢想,從不因球技而淘汰孩子。他那里只有分流,而非淘汰:給每一個夢想容身之處。“我不希望把那些踢不上足球的、走不上職業道路的孩子分流出去,而是要通過教育的手段讓他們繼續完成學業。”他設計的“3+2”教育模式,讓即使不能成為職業球員的孩子,也能獲得教練員、裁判員等資格證書,繼續在足球領域發光發熱。
![]()
這何嘗不是一種深刻的人生智慧?當我們的一條路走到盡頭,是否意味著人生的終結?李太鎮的“分流”哲學告訴我們:終點或許只是轉折點,結束也可能是新的開始。
站在歡迎會的舞臺上,李太鎮的目光堅定:“這座亞軍的獎牌它不是失敗的標記,而是一枚獨特的勛章,它銘刻的是一個不敗卻未能登頂的充滿哲學意義的故事。它告訴我們,生命的偉大并不在于永遠站在巔峰,而在于如何有尊嚴地站在離巔峰最近的地方接受那份遺憾,并將其化為堅實的骨骼的一部分。”人生的精彩,不在于從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后,都能找到新的方向起身前行。
![]()
如今,站在謇公湖畔的珂締緣訓練基地前,李太鎮的足球夢如湖水般泛起漣漪。這片土地,曾見證張謇以實業哺育教育的壯舉,如今正以同樣的胸懷擁抱他的青訓理想。
“也許自己做的也與謇公‘父教育、母實業’的理想擦點邊吧,和他比差遠啰。”他常常這樣“自嘲”一下。歷史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在這個東北漢子身上實現了輪回。他用拖鞋廠的利潤反哺足球教育,正是新時代的“父教育、母實業”。而南通的沃土,更讓這顆足球種子找到了最適合生長的根基。
歡迎會結束時,李太鎮對全場說:“我們輸掉了一場決賽,卻贏得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成人禮。圓滿的勝利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慶賀,而深刻的遺憾則教會我們如何成長。”
![]()
![]()
這一刻,我們明白:中國足球需要的不是一時的錦標,而是千萬個像李太鎮這樣,愿意用14年甚至更長時間,去等待一顆種子發芽的“種夢人”。當新的訓練基地在謇公湖畔拔地而起,當又一代孩子在這里學會“做好人、讀好書、踢好球”,李太鎮種下的那些名為韌性的種子,正在悄悄發芽。它們或許不會全部長成參天大樹,但每一顆種子都會在自己的季節里,發出獨特的光芒。
![]()
這光芒,比任何獎杯都更加耀眼,因為,它照亮的是中國足球真正的未來。
作者:古劍
圖片來源:交匯點、江海南通
編輯:李嚴
責編:李可芹
審核:王穎
本信息圖文及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以便發放稿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