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舉世矚目的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在韓國釜山舉行,這是兩國元首時隔6年的再次會晤,雙方坦誠友好地對事關中美關系的重大問題進行了友好深入的交流,并提出要加強在經貿領域的合作。此次會晤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釋放的積極信號,是中美兩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珍貴確定性的負責任行為,也為雙邊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注入新動力。
中美經貿關系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雙邊經濟紐帶之一,其本質是建立在資源互補與市場共享基礎上的互利共贏關系。中美經貿領域“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的特征十分突出。過去幾年,由美國發起的對華貿易戰,從關稅摩擦到技術封鎖,從供應鏈“脫鉤”到市場準入限制,讓以往作為雙邊關系“壓艙石”的經貿往來成為了大國博弈的主戰場,雙邊經貿關系經歷了劇烈的摩擦,給雙方以及全球經貿發展都帶來巨大的挑戰。因此,不僅中美,全球都在關注中美經貿未來的走向。通過中美雙方團隊在吉隆坡經貿磋商中達成的相關共識與安排,更讓我們看到那些支撐“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論據依舊堅挺且值得重視。
![]()
首先,中美兩國處于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擁有截然不同的生產要素稟賦,這構成了天然的互補關系。這種互補性使得雙方通過貿易和投資,能夠取長補短,實現“1+1>2”的效益。其中一個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此次吉隆坡會談中涉及的大豆貿易,中國長期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這筆貿易為美國農場主提供了穩定而巨大的出口市場,保障了他們的生計;同時,穩定優質的美國大豆進口也保障了中國的畜牧業發展和食品安全,平抑了國內物價,這是典型的雙贏局面。
其次,經過數十年發展,中美經貿關系早已超越了簡單的“中國出口、美國進口”模式,而是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復雜產業鏈網絡。人為打斷這種融合會對雙方經濟造成巨大損害,不利于經濟增長和就業擴大等目標的實現,這一點兩國企業和民眾都有切身的體會。中美互為對方極其重要的商品和服務市場。這種市場的相互開放,為兩國企業和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降低了生活成本,增加了消費選擇,豐富了生命體驗。
總之,中美經貿關系絕非“零和博弈”。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說明,從宏觀經濟結構互補,到中觀產業鏈深度融合,再到微觀消費市場相互依存,中美通過經貿合作,各自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紅利,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互利共贏。期待未來雙方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繼續本著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則談下去,不斷壓縮問題清單,拉長合作清單,讓經貿繼續成為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
(本文作者為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劉元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