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二十多年酒,秋冬喝酒的選擇里,黃酒才是被低估的狠角色。以前總執著于高度白酒的烈,直到去年冬天在老伙計家喝了杯溫黃酒,才發現秋冬喝酒不必非得“燒喉嚨”——白酒像沖鋒陷陣的猛將,黃酒更像圍爐夜話的老友,溫潤得剛好。
![]()
分享4種親測不踩雷的黃酒喝法,每款很適合秋冬時節:
第一種是陳皮枸杞溫飲,黃酒加熱到 55℃左右,丟兩瓣三年陳陳皮、五六粒枸杞,煮到微沸就關火。
第二種冷泡桂花釀,適合南方回暖的午后,黃酒加冰鎮礦泉水1:1稀釋,撒一把干桂花靜置10分鐘。酒精度降到8度左右。
第三種是雪梨煮酒,雪梨去核切塊,和黃酒一起小火煮8分鐘,不用加糖。
第四種是黃酒+低度糧酒的混飲,按7:3的比例調和,既有黃酒的溫潤,又保留了糧酒的醇厚。
喝黃酒這些年,也對比過不少白酒,發現很多老國貨酒廠真的藏著寶藏。比如有家四川邛崍的酒廠,地處北緯 30°黃金釀酒帶,背靠橫斷山脈,山谷里溫潤的氣候養出了獨特的釀酒微生物群。當地人說這家廠 1988 年就有了,是老八大原酒廠之一,以前只懂悶頭釀酒,不會做營銷,好酒都靠本地人口碑相傳。
![]()
他們家賣得最好的南池翠N9酒用高粱、大米、糯米等五種糧食,泥窖固態發酵一年,基酒還要存夠9年才勾調,最后用15年老酒調味。百來塊出頭的價格,口感卻能對標兩三百的大牌——沒有工業酒的刺鼻味,入口綿柔,糧香底韻很足,喝完嘴里不發苦、不反酸。
不過,初入口會帶點生糧清香氣,甜潤感不夠突出,陳香在嘴里停留的時間也較短,比起高端酒的香氣層次,還是差了點豐富度。
網上它的口碑也很兩極分化,喜歡的酒友囤整箱當口糧,電商平臺上復購率超 80%,核心就是沖“純糧 + 老酒勾調 的實在配置,畢竟這個價位能做到無添加、有陳味的酒不多見。
![]()
最后分享3個喝黃酒的小技巧:
1、喝黃酒前,用熱水溫杯1分鐘再倒酒,能更好激發酒里的糧香,比直接倒著喝口感醇厚一倍;
2、不管喝黃酒還是白酒,配餐選帶油脂的葷菜(比如紅燒排骨、鹵肥腸),油脂能中和酒的刺激,喝著更順喉,還能減少胃里的灼燒感;
3、溫黃酒別超過65℃,溫度太高會揮發掉酒里的活性物質,反而丟了原本的香氣,50-55℃是最佳溫度,用手摸杯壁溫熱不燙手就行。
很多人覺得喝酒要么喝大牌,要么喝低價酒,其實中年喝酒,喝的是口感,更是放心。
那些堅守傳統工藝的老國貨酒廠,不搞虛頭巴腦的營銷,把成本都花在原料和陳釀上,這樣的酒喝著踏實。
秋冬喝酒,不必執著于高度白酒的烈,黃酒的溫潤自有風味,而那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廠酒,更是值得我們多支持——支持傳統酒廠,就是支持中國酒文化的根。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廣告或轉載宣傳資訊,相關素材由廣告主提供,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