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米深的地連墻垂直偏差不到3毫米,比湖面還平整!”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福莆寧城際鐵路項目現場,總工程師陳少林指著三維掃描波形圖介紹。近日,該項目第122幅地連墻完工,明挖段施工收官,98%地連墻垂直度偏差控制在5毫米內,以數字技術破解復雜地質難題,推動傳統基建向智慧建造轉型。
![]()
福莆寧城際鐵路F2F3線長樂機場段項目,是福建省首個大直徑鐵路盾構工程,也是中交二航局近10年承建的直徑最大、埋深最深、單向掘進距離最長的同類工程。施工需穿越10余種地層及多類風險源,地質條件復雜如福州“地質萬花筒”。其中122幅地連墻施工為“硬骨頭”,孤石與風化巖層交錯的復合地層易引發成槽偏移、槽壁坍塌,而傳統經驗判斷的精度誤差常超2厘米,遠不滿足項目1厘米內的高精度要求。
![]()
團隊以“三維掃描+AI分析”破局,通過超聲波捕捉槽壁細微偏差,構建數字孿生模型。但海量數據中的“雜音”曾導致AI“假預警”“漏判斷”。陳少林借鑒老工程師“排除異常讀數”經驗,帶領團隊研發數據預處理程序,梳理12類干擾源并預設“干擾識別模型”,自動剔除無效信息,系統數據處理效率提升90%以上。
第31幅地連墻施工時,系統檢測到7毫米細微凸起,團隊通過模型調整參數,最終將偏差壓減至3毫米,相當于30層樓高偏差不超一枚硬幣厚度。項目智能生產中心的電子屏實時呈現施工數據,AI預判風險讓質量缺陷率下降99%以上,實現從“人控”到“智控”的跨越。122份數字檔案成為地下“精準豐碑”,為復雜地層施工提供了“智慧方案”。
(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周荔華 劉坤/秦一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