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馮繼軍
第七章 櫻桃園評上鄉村振興示范園
鎮里的補貼款還沒有下來,阿桐心里開始籌劃著另一件大事。
后山的野核桃賣價好,收購商托李叔帶話,問能不能再收些野山楂和酸棗,說是城里的果醬廠要貨,給的價錢比核桃還要高。
“這后山的野果子,以前除了小孩子摘著玩,村民就沒當回事?”現在有開發商大量收購,可把梧桐坡的村民們高興壞了。阿強扛著竹筐往山上走,腳下踩著厚厚的松針,發出“沙沙沙”的響聲,“沒想到這滿山遍野的野果還能換錢,早知道該多好!”
阿桐跟在后面,手里拎著個布袋子,里面裝著饅頭和水:“以前路不好,運不出去,摘了也是爛在山里。現在不一樣了,鎮上的水泥路快修到了村口,運費省了一半。”
兩人說說笑笑地往山里走,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王老五和蘭花已經在前面了,王老五像只猴子似的左躥右跳,專挑結得密的山楂樹摘,蘭花則在樹下鋪塊布,接住他扔下來的果子,時不時還喊一句:“五哥,慢點,別摔著!”
“你當我是石頭那小兔崽子?”王老五在樹上回一句,手里的動作卻慢了些。
阿桐看著這光景,心里有點暖。王老五以前是村里的“刺頭”,誰都不愛搭理他,這幾個月跟著干活,性子磨平了不少,尤其對蘭花,嘴上不饒人,行動上卻總是護著。
“桐哥,你看那邊!”阿強突然指著遠處的山谷,“那片酸棗長得才叫密實,就是路不太好走。”
阿桐順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山谷里隱約看見一片紅彤彤的,確實不少。他心里盤算了一下,要是能把那片酸棗收了,少說也能賣上兩千塊,夠買半個月的肥料了。
“走,去看看。”
那片山谷果然不好走,坡陡,還有不少碎石。王老五打頭陣,拿著砍刀劈開路中間的荊棘,蘭花跟在后面,用布袋子墊著石頭,給大家鋪路。阿桐和阿強負責摘果,四個人忙到太陽下山,摘了滿滿五筐,累得坐在石頭上直喘粗氣。
“要是有輛三輪車就好了。”阿強揉著腿,“整整五筐,夠我們幾個扛的。”
“等櫻桃園賺了錢,就買輛電動三輪車。”阿桐喝了口水,“不光運山貨,以后送櫻桃也方便。”
正說著,就見李叔帶著兩個陌生人往這邊走,其中一個穿著西裝,戴著眼鏡,看著像城里來的,另一個扛著攝像機,正對著周圍拍攝。
“阿桐,你們也在這兒啦!”李叔老遠就喊,“我給你帶客人來了!”
走近了,李叔介紹說,這是縣電視臺的記者,姓周,“聽說梧桐坡搞櫻桃種植,還順帶收山貨,想來拍個專題片,宣傳宣傳。”
“陳先生,您這項目做得好啊。”周記者握著阿桐的手,笑著說:“既盤活了閑置土地,又帶動村民增收,很有意義。”
阿桐有點不好意思:“都是大家一起干的,談不上啥項目。”
“可不能這么說。”周記者指著筐里裝的山貨,“現在城里就認這種原生態的東西,你們這山貨要是打出名氣,比櫻桃來錢來得快。”
他這話提醒了阿桐。他看著筐里的山楂和酸棗,突然想起深圳超市里賣的“野生果醬”,一瓶就賣幾十塊,要是把這些野果加工成果醬,是不是能賣不少錢?
“周記者,您說這野果加工成果醬,能賣出去嗎?”
周記者愣了一下,隨即點頭:“當然能啦!前提是要保證質量,做出特色。你們梧桐坡的名字就挺好,‘梧桐坡野生果醬’,聽著就有鄉土味。”
阿桐心里一動,越想越覺得可行。加工果醬的技術不難,村里有大鍋,有壇子,找個懂點技術的婦女就能做,成本低,利潤卻比賣原料高得多。
“這主意好!”王老五也來了勁,“我以前在鎮上飯館做過,見過做果醬,就是把果子煮爛,加糖,熬稠了就行。”
“蘭花姐手巧,肯定能學會。”阿強也跟著說。
蘭花紅了臉,小聲說:“我試試還行,就是怕做不好。”
“試試就知道了。”阿桐拍板,“明天先拿二十斤山楂試試,做成果醬,讓李叔帶到鎮上去問問,看有沒有人要。”
周記者笑著說:“要是真做出來,我幫你們在電視臺宣傳宣傳,保證有人買。”
那天的專題片后來在縣電視臺播出,雖然只有五分鐘,卻讓梧桐坡火了一把。不少鄰村的人都來看熱鬧,還有人來請教收山貨的門道,趙支書樂得合不攏嘴,見人就說:“那是咱村阿桐帶的頭,年輕人腦子活!”
更讓阿桐高興的是,果醬試做成功了。蘭花跟著網上的教程學,用大鍋慢慢熬,加上冰糖,熬出來的山楂醬酸甜可口,裝在玻璃瓶里,看著就有食欲。李叔帶到鎮上,沒半天就被超市老板訂了五十瓶,一瓶賣十五塊,比賣原料翻了三倍。
“蘭花姐,你這手藝能當飯吃了!”阿強拿著訂單,笑得嘴都合不攏。
蘭花抿著嘴笑,眼里閃著光。阿桐看著她,突然覺得,梧桐坡的女人就像這野山楂,看著不起眼,熬出來的滋味卻又酸又甜,帶著股韌勁。
果醬的生意漸漸做了起來,阿桐索性在村里找了三間閑置的舊屋,簡單收拾了一下,當成加工作坊。蘭花當“廠長”,帶著劉嬸和幾個婦女一起做,王老五負責燒火、洗瓶子,阿強跑運輸,忙得熱火朝天。
陳老實也閑不住,天天往作坊跑,不是幫著劈柴,就是看著火候,嘴里還念叨:“糖不能放太多,太甜了膩;火不能太大,熬糊了就廢了……”
有一次,阿桐聽見他跟蘭花說:“我家阿桐從小就愛吃山楂醬,可惜他娘走得早,沒人給他做。現在好了,能天天吃上了。”
阿桐站在門外,心里又甜又暖。他知道,父親嘴上不說,心里早就把蘭花當成自家人了。
這天,作坊剛裝完最后一瓶果醬,趙支書興沖沖地來了,手里拿著個紅本本:“阿桐!好消息!你們的櫻桃園評上鎮里的鄉村振興示范園了!補貼款下來了,整整五萬塊!”
“真的?”阿桐接過紅本本,手都有點抖。五萬塊,夠買大半的肥料,還能買輛三輪車,甚至能給大家發點工錢了。
“當然是真的!”趙支書拍著他的肩膀,“我就說你這項目能成!鎮上說了,明年還要給你們修條路通往櫻桃園,方便運輸。”
作坊里的人都歡呼起來,劉嬸抹著眼淚說:“這下好了,以后再也不用扛著山貨走山路了。”
蘭花看著阿桐,眼里的笑意像熬稠的果醬,濃得化不開。王老五咧著嘴笑,突然冒出一句:“那啥,有了錢,是不是該給蘭花漲點工錢?”
大家都笑了,蘭花的臉也紅了。
阿桐看著眼前的景象,心里像揣了蜜。他想起剛回來時,父親說“梧桐坡能做啥”,現在他知道了,梧桐坡能做的事情多著呢!能種出甜櫻桃,能熬出酸果醬,能讓閑下來的手重新忙活起來,能讓冷下去的心重新熱起來。
夕陽透過作坊的窗戶照進來,把果醬瓶映得亮晶晶的,像一個個紅燈籠。阿桐知道,這只是開始,梧桐坡的路,才剛剛鋪展開來,帶著山貨的香,帶著果醬的甜,通向更遠的地方。
(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