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鄧女士收到了一份道歉信和賠償金,憋了一年多的“惡氣”在那一刻才終于消散。
去年6月,鄧女士購得一輛小米SU7。提車后,她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多條用車體驗視頻,卻遭到鋪天蓋地的辱罵、詛咒和造謠。與其選車意見不合的部分網友嘲諷鄧女士是被欺騙的“韭菜”,甚至詛咒“遲早出車禍”。不堪其擾的她遂將網暴者告上法庭,并贏得了這起訴訟,利用法律武器“清理”車圈的“烏煙瘴氣”。
![]()
鄧女士的評論區 圖源自某短視頻平臺。
鄧女士的遭遇在當前汽車圈內并不鮮見。從網上辱罵詛咒到向車上扔垃圾、劃漆、砸車等,非理性情緒正從線上蔓延至線下,攻擊對象也從車企延伸至普通車主。隨著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引起各方重視,其背后潛伏的“黑公關”、水軍泛濫等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
“現在的環境,買什么車都會被罵,實在不敢多說話”
去年6月,廣東的鄧女士喜提一輛小米SU7。提車那天,她拍了視頻發布在某短視頻平臺上,記錄購得新車的喜悅。作為該品牌首批車主,原以為會收到許多祝賀或有關用車體驗的評論,然而,大量詛咒謾罵之語攻占了評論區,一時令她感到震驚。
“馬上出事就老實了”“智商鑒定車”“綠化帶見”“撞死你就不舔了”“多拍幾張照片,過幾天就用上了”……不少網友嘲笑鄧女士買這輛車是被“割韭菜”,有人還配上各種觸目驚心的車禍現場照片,詛咒她遲早出事故。面對不堪入目的評論區,鄧女士先是選擇反擊,“他們說我一句,我就回復一句,不知道為什么會對消費者有這么大的惡意,簡直莫名其妙。”
回應沒能終止這場荒誕的網絡暴力。此后,鄧女士又陸續發布了多條用車體驗視頻,評論區和私信再次收到鋪天蓋地的辱罵。網暴者使用的話術愈發惡劣,從侮辱詛咒到造謠中傷,稱她是“夜場上班的”“被包上岸”,攻擊她的性別、外貌、職業等等,指責買車的錢“來路不正”。
鄧女士的遭遇絕非個例。只因對汽車品牌的看法、選擇不合,就遭到網友辱罵詛咒,這種情況也發生在其他車主身上。
一位今年初購置了新車的理想車主告訴南都N視頻記者,提車后兩月里,他經常在通勤路上拍視頻記錄用車體驗,但現在已全部刪除。原因是,一旦有理想汽車發生事故,其賬號下就會收到很多負面言論,很影響用車心情。
他表示,這些負面言論大多系抨擊理想汽車性能差,嘲諷選擇該品牌是在“交智商稅”等。更惡劣的,會從批評品牌上升到對車主的人身攻擊和詛咒,說該品牌車是“移動棺材”“自殺工具”“骨灰盒”,還有“給家里人多買幾個保險”“每天出門前先交代好”等陰陽怪氣的說法。近來,理想車主還被貼上“低素質”標簽,不時就能收到“買理想汽車,享缺德人生”等嘲諷。
“現在的環境,買什么車都會被罵,實在不敢多說話。”這位車主提到,開車時偶爾會想起這些惡毒之語,甚至一度變得有些戰戰兢兢,后來一氣之下刪除了所有視頻,“眼不見為凈”。
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各大汽車品牌及車主不時成為輿論場的話題中心。除了單一的情緒宣泄,懷有特定意圖、具有組織化特征的“罵戰”每天都在車圈上演,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網絡暴力。
“黑公關”、網絡水軍泛濫助長車圈網絡暴力
汽車行業的網絡亂象,究竟從何而來?
今年8月,社媒平臺涌現大量“理想車主亂停車”“逆行”“占用充電樁”等內容的視頻和圖文,評論區充斥著對理想車主的負面評價。甚至有車主反映受此事影響,自己的車被人扔垃圾泄憤。理想方面回應稱,此類負面信息24小時持續在多平臺密集發布,內容高度同質化,具有明顯的“水軍”特征。
![]()
理想汽車法務部展示的水軍帖。
9月,央視《經濟半小時》節目揭示了“黑公關”對車企的破壞性影響。據了解,今年深藍S09上市次日,大量針對產品特性的虛假信息突然涌現,主要集中在第三排乘坐空間的誤導性描述,同時還編造了關于電池安全、智能配置等領域的誤導性內容,試圖全面削弱新車的市場競爭。
這些攻擊行為背后,隱藏著一條完整的黑灰產業鏈。該節目披露,部分汽車博主通過虛假測評牟利。一名60萬粉絲的博主,短視頻報價高達1.8萬元,長視頻達3.8萬元,“黑商單”價格更高,有的機構靠“捧一踩一”單次獲利數百萬元。
理想車主被貼上“沒素質”標簽,也少不了有組織的水軍操作。理想汽車產品負責人老湯哥Tango發文展示了“水軍群”的報價——收集理想車主停車壓線、變道不打燈等不規范行為,一張圖片給5元,一段視頻給8元;到理想車主的筆記或相關視頻下惡意評論,文字評論1.5元一條,帶圖評論2元。
鄧女士表示,自己遭受的網絡暴力有一部分源于“黑公關”。據她了解,在小米車主評論區惡意評論一條可賺0.8元。由此可見,這類行為已成為一種行業公害,是車企發展面對的共同挑戰。
除了網絡暴力,“黑公關”和網絡水軍營造出的“群情激奮”“全民聲討”假象,還誤導了部分缺乏判斷力的群體,將非理性情緒進一步從線上蔓延至線下。
經梳理,今年全國各地發生了多起因對汽車品牌不滿而惡意劃車、砸車的事件。7月,重慶的理想車主趙磊發現自己的車多處被劃傷,明顯是故意為之。警方調查后確認,嫌疑人是出于對品牌的不滿而作案。8月,一位湖南的小米車主發帖稱,購買不久的SU7被人惡意劃傷。報警后,嫌疑人賠償了維修費和折損費共2萬元。為發泄情緒故意毀壞他人財物,終將自食惡果,受到法律制裁。
互聯網同樣不是攻擊、造謠車主車企的“法外之地”。“首都網警”10月底通報的一起網絡謠言典型案例顯示,今年9月至10月間,沈某某(男,38歲)為發泄情緒,在小米汽車銷售直播間內多次辱罵謾罵,編造發布“十幾輛車一起炸”等謠言信息,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目前,沈某某已被海淀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首都網警”通報一起網絡謠言典型案例。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揭示了車圈網絡暴力的危害。這種行為不僅對車主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傷害,損害個人合法權益,阻礙言論自由,還通過污名化手段貶損汽車品牌聲譽,影響了市場公平競爭。若當事人被訴,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或需承擔民事侵權責任、行政責任,嚴重的還面臨刑事責任。
多方共舉反擊車圈“黑公關”亂象
盲目追逐偏信某品牌,大肆向意見不合的車主傾注惡意;車企新產品剛上市,就遭自稱“內幕人士”“職業測評者”討伐、AI造謠攻擊……面對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個人、企業、監管部門都在積極探尋應對之策。
去年8月,鄧女士在收集充足證據后,將短視頻平臺和一名網暴者告上法庭。訴訟推進比較順利,經協商調解,該網暴者手寫了一封道歉信,并賠償6000元。今年,她又接連起訴了多名網暴者,稱不會再接受調解,將維權到底。“以后我還會在網上分享生活,他們越說我越要堅持自己,滅一滅這個圈子的歪風邪氣。”
鄧女士向南都N視頻記者透露了堅持打官司的原因。她希望通過法律教訓告誡網暴者,選擇購買哪款汽車屬于個人自由,不應受到任何惡意干涉和評判。另外,還想通過訴訟鼓勵其他有類似遭遇的車主,“我是比較內心強大的,有人甚至被罵到抑郁”。
鄧女士的經歷提供了成功反擊示例。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鄭晶晶建議,遭受網暴時可采取三級應對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首先是及時對辱罵信息、惡意P圖等內容進行公證存證(可使用可信時間戳等電子存證工具),并及時尋求專業律師幫助。其次,向網絡平臺進行人身權益投訴,提交侵權通知,要求其及時刪除或屏蔽侵權內容,同時開啟“一鍵屏蔽”等反網暴功能。另外,可通過起訴平臺要求披露侵權人信息,并對涉嫌誹謗、侮辱的發起者提起網絡侵權訴訟,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可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為了維護車主權益,車企開始幫助車主抵制網暴。9月,小米汽車方面宣布開通專項通道,收集用戶反饋并提供維權協助。截至10月30日24時,該項目共有12237人參與,幫助556人發布律師函,為448人提供訴訟支持等。小米此舉受到車主廣泛好評。
![]()
小米為車主提供維權援助新進展。
打擊對品牌的惡意抹黑行為,高額懸賞征集“黑公關”、水軍線索亦成為車企的重要手段。今年9月,榮威飛凡汽車公開征集涉嫌針對企業與品牌實施惡意造謠、侮辱、誹謗及商業詆毀等行為的線索與證據,最高獎勵500萬元人民幣。在此之前,極氪、比亞迪也因類似原因發布最高500萬元懸賞。
與此同時,監管方面也出手了。今年9月,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開展為期3個月的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虛假宣傳、惡意詆毀攻擊等網絡亂象。專項行動明確,對于汽車行業網絡水軍、“黑公關”“黑嘴”等行為,要深挖網絡亂象背后的相關方,依法打擊懲治。
消息一出,各大車企紛紛響應。比亞迪、嵐圖等通過社交媒體表態,支持、擁護整治行動。多家企業披露遭受惡意抹黑的情況以及相關維權進展,比如,理想汽車通報了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13個MCN機構的332個賬號,通過搬運洗稿、批量炮制虛假信息等方式,惡意詆毀理想汽車產品質量及經營狀況等。
多方出手整治汽車行業網絡亂象,體現了共同遏制網絡暴力的決心。值得一提的是,在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下,普通網友也可能被“黑公關”利用,成為“水軍”的一員。為此,網友也應不斷提高辨別判斷能力,合法合理發聲,為打造公正友好的商業環境和網絡空間貢獻力量。而“黑公關”等制造的假象或能影響一時,汽車企業要想長遠發展,仍需依靠過硬的技術、產品、服務。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樊文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