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迎來190周年華誕。該院始建于1835年,是中國第一家西醫院,也是中國西醫學和西醫教育的發源地。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曾以“逸仙”之名在此學醫并從事革命運動。
在190周年院慶之際,醫院系統總結了近年來的發展成就。目前,醫院已擁有17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涵蓋內科學、腫瘤學、神經病學等重要領域。在臨床技術方面,醫院具備肝臟、腎臟、心臟、肺臟四大人體器官移植執業資質,開展全球首例全腹腔鏡全肝移植術、腔鏡下術中導航保乳乳腺癌手術、陣發性房顫納秒脈沖電場消融手術等技術創新。
在科研創新方面,醫院2024年獲批廣東省醫學領域唯一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成為國內首批干細胞與體細胞臨床研究“雙備案”機構;宋爾衛院士團隊提出的“腫瘤生態學說”獲得學界廣泛關注與認可;醫院在醫工融合領域取得較大進展,成功推動國產手術機器人、新冠肺炎AI輔助診斷系統、便攜式人工智能超聲骨密度儀等創新產品的研發。
醫院構建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逸仙博士后培優計劃”“逸仙啟航計劃”“逸仙人才計劃”等系列工程,形成由院士領銜的專業團隊。同時,醫院積極探索“課程思政+實踐思政”雙途徑臨床思政育人模式,以愛國主義精神為引領,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家國情懷。
在醫院建設方面,醫院形成了“大院區”發展新格局:花都院區填補了廣州北部和空港經濟區的高水平醫療空白;海珠灣院區一期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深汕院區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持續為粵東及周邊地區提供高精尖醫療服務。醫院還積極參與援疆、援藏、援外等醫療支援任務,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站在建院190周年的新起點上,醫院明確了未來十年的發展路徑:完善疾病生態觀理論體系;攻克生命醫學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建設世界一流疑難重癥診療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高水平臨床和科研隊伍;構建理論、臨床、轉化聯動生態體系,堅定走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醫院”的建設目標。
(中國日報社廣東記者站 李文芳|謝睿琪)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