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東部時間4日午夜,據白宮官網顯示,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已進入第36天,打破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停擺”35天的歷史紀錄,成為美國持續時間最長的政府“停擺”。(美國從11月2日凌晨2點開始結束夏令時,時鐘撥慢一小時。)
因共和、民主兩黨在醫保等相關福利支出方面存在分歧,美國國會參議院未能在9月30日上一財年結束前通過新的臨時撥款法案。美東時間10月1日零時起,聯邦政府時隔近七年再次“停擺”。截至11月4日,臨時撥款法案在參議院已14次被否決。
![]()
△美國國會大廈(資料圖)
根據美國國會統計,自1980年以來,美國已出現15次聯邦政府“停擺”。其中,上世紀80年代出現過8次,絕大多數僅持續1至3天;上世紀90年代出現過3次,最長持續21天;2010年以來出現過4次。雖然近年來政府“停擺”的絕對次數不多,但一年多次出現險象環生的“停擺”危機。
受此輪美國政府“停擺”影響,美國民航、食品、醫療等領域面臨持續壓力。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日前表示,根據聯邦政府“停擺”持續時間的長短,預計今年四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化增長率將下降1至2個百分點,估計“將有70億至140億美元經濟產出損失無法恢復”。
(來源: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