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王珍珍
一次善舉與十三載致謝,時間輪轉里,成為人間最動人的風景。
2012年,西安農貿市場工作人員張峰自掏3000元買下農民王險鋒3萬斤滯銷白菜;2025年,王險鋒第13次扛著紅薯、石榴上門致謝,這份跨越十三載的情誼,是善意的雙向奔赴,更是人性溫暖的生動注腳。
![]()
王險鋒送紅薯和石榴 圖源:極目新聞
張峰的善舉,是在農民危難時伸出的援手。彼時白菜批發價僅一毛一斤,滯銷的3萬斤白菜是王險鋒一年的生計所系。張峰的3000元,不僅“保住了他一年的本兒”,更守住了農民對生活的希望。而他將自己努力后依然沒有賣出的白菜免費送給了老舊小區居民,讓善意再次傳遞。
王險鋒的十三載致謝,是對善意最質樸的回饋。從種菜到改種紅薯、石榴,他每年雷打不動地送上自家最好的特產;今年他更是帶著女兒女婿認門,盼著這份情能延續下去。“哪天扛不動了,就讓孩子們送,這份感情不能忘。”這份堅持,是農民最真摯的感恩,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生動詮釋。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張峰與王險鋒的故事如一股清流,讓我們看到善意的種子能長成參天大樹,看到人與人之間最本真的信任與感恩。它提醒我們,一個小小的善舉,或許就能在他人生命里留下深深的印記;而一份真誠的感恩,也能讓善意在歲月中愈發溫暖動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