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11月5日訊 (記者 紀豪杰)11月4日,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浦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暖意融融,“崇德向善樹新風,文化‘兩創’潤民心”王哥莊街道“愛德小城”2025品牌推廣活動舉辦。活動不僅用文藝展演、故事宣講、暖冬贈禮等環節串聯起滿滿溫情,更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演身邊情”的形式傳遞文明溫度,這既是對轄區道德典型的崇高禮遇,更是讓優秀文化與道德風尚深度融合、賦能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
![]()
浦里村文化“兩創”與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學習班的學員們先后帶來了舞蹈《開門紅》《山美水美中國美》以及二人表演《逛新城》精彩文藝演出。他們以喜慶歡快的舞姿點燃全場氛圍,靈動的舞步里滿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現出大家在文化“兩創”實踐中收獲的幸福生活。精彩的演出贏得陣陣掌聲,不少觀眾拿出手機定格美好瞬間,還有不少孩子跟著音樂節拍揮動小手,歡樂的氛圍感染著每一個人。
若說文藝表演是活動的“熱鬧底色”,那道德模范宣講便是活動的“精神內核”。“饅說新語”宣講團成員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的方式,將一個個“愛德”故事娓娓道來。三十五年守護癱瘓愛人的劉元芳,以一諾千金的堅守,書寫了“我愿時光緩,共扛風雨路”的真情篇章;扎根鄉村四十六年的鄉村醫生劉正志,從落榜考生到守護鄉鄰健康的鄉村醫魂,用行動踐行“我愿天地爐,多銜扁鵲身”的初心;三十六載堅守育人路的鄉村教師姚敏,以“愿春風化雨,長育桃李芬芳”的情懷,用愛與責任為無數孩子點亮成長之路,詮釋“以愛育愛、以德潤心”的教育真諦;五十年如一日守護鄉鄰的老黨員、赤腳醫生趙玉梅,以山海為證,用半生行醫路踐行共產黨員的為民承諾……
![]()
![]()
![]()
![]()
![]()
當聽到自己的故事被講述時,嶗山區第六屆道德模范、青島市“文明市民”“山東好人”姚敏眼眶微紅:“我只是做了教師該做的事,沒想到大家記在心里。”受邀參加活動的青島市“文明市民”陳珍燕,雖不是今天故事主角,卻也感同身受:“這些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都特別真實,讓人從心底里敬佩。”青島市文明家庭代表姜田田則在朋友圈分享了蘇同學與劉正志的“暖心趣事”,“那年蘇同學得了腦膜炎,一開始一直按感冒治療,連續三四天高燒不退還伴有嘔吐。后來鄰居老太太提醒‘快找劉醫生看看’,多虧劉大夫及時確診病情,才讓蘇同學撿回了一條命。”
“饅說新語”宣講團成員王云紅在講述過程中幾度哽咽,“此前雖研讀十幾遍事跡材料,但今天站在臺上,全身心投入其中,還是忍不住流下眼淚。”年輕的專職網格員、文化傳送員姜如意在分享姚敏事跡后,也深受觸動:“姚老師是我們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愛崗敬業,把‘崇德向善’融入網格里的每一件小事。”
![]()
![]()
在“暖冬禮”環節,當印有“王哥莊街道‘愛德小城’2025紀念”字樣的毛毯送到道德模范、文明市民等先進典型代表手中時,第二屆市級文明家庭代表劉彩云說道:“這份禮物不僅暖身,更暖心。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進來。”一份份暖冬禮,不僅是物質上的關懷,更是對道德典型的尊崇,讓“崇德向善”的理念深入人心。
道德模范的故事,是照亮人心的光,也是文化“兩創”與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生動注腳。“愛德小城”品牌是王哥莊街道宣傳文旅中心(宣傳)圍繞道德典型學習宣傳和關愛禮遇工作打造的創新品牌,從選樹典型、禮遇典型、宣傳典型等方面厚植好人沃土,已連續舉辦3年。現如今,山海間,嘉言懿行,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濃厚社會氛圍讓這里成為“愛德小城”。下一步,王哥莊街道宣傳文旅中心(宣傳)將不斷豐富“愛德小城”品牌內涵,結合文化“兩創”與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工作,組織“饅說新語”宣講團成員走進村莊,把身邊榜樣的事講給身邊人聽,讓“愛德”的種子在每一次故事傳遞中發芽,讓每一件身邊小事、每一個身邊好人,都成為基層治理的“微光”,為基層治理提質增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