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海11月4日電(孫鑫)廣西北海海警局4日介紹,該局于近日深夜在北海某海域查獲一起非法捕撈沙蟲案,嫌疑人在一處禁漁區域,采用禁用漁具用時2小時捕獲約110千克沙蟲,致使作業區域灘涂平均塌陷約50厘米。該案系廣西近年來首次以沙蟲為主要目標,動用重型禁用漁具的非法捕撈案件,目前涉案船長已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事發當日23時許,正在案發海域附近值守的某珍珠養殖場職工陳某,突然聽到機器的轟鳴聲,他打起手電筒順著聲音方向看去,只見一艘長約20米的鐵質漁船,正開著帶水泵的重型鐵耙,在灘涂上來回拖曳,許多底棲生物如沙蟲、貝類等隨著翻卷的泥面不斷涌出。憑經驗判斷,陳某察覺這是非法捕撈行為,于是他悄悄報了警。
北海海警局接警后,立即派出執法力量趕赴案發地,于次日0時35分將非法捕撈船只截獲,現場查獲沙蟲約110千克,白螺約20千克,牛鞭螺約4千克,查扣非法捕撈工具1套,無船名船號船舶1艘。
據了解,目前鮮活沙蟲的市場均價每斤將近百元(人民幣,下同)。本案中,不法分子動用重型設備兩小時內捕獲約110千克沙蟲,涉案金額可達一萬多元。
![]()
圖為廣西北海海警截獲的非法捕撈船只。廣西北海海警局 供圖
“沙蟲是灘涂生態系統的‘工程師’,它的洞穴能固結泥沙,促進有機物循環,一旦被過度捕撈,將對灘涂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毀壞。”北海海警局執法員丁杰介紹道。
據海警執法員事后調查走訪得知,因沙蟲非法捕撈,僅珍珠養殖場附近約400畝海域灘涂就遭受了嚴重破壞,海灘平均塌陷約50厘米,不僅對沙蟲幼苗、沙蟹、貝類等海洋底棲生物的生存環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還會對正常趕海的群眾帶來溺水隱患。
近些年,隨著“趕海”活動日漸風靡,生活在沿海灘涂里的沙蟲逐漸演變成了趕海的“彩蛋”。一些帶客趕海的商家、向導等動起了“歪心思”,試圖運用高壓水槍等非法設備提高趕海效率。然而,合法的趕海活動與非法捕撈行為存在著明確的界限,一切使用可能對海洋生態造成破壞的設備和方式進行趕海,都有可能對海洋生物資源造成掠奪性的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條規定,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止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中國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有關通告明確了全面禁止使用的十三種漁具目錄和禁止使用范圍。廣西海警提示,廣大群眾應當自覺遵守漁業法律法規,使用合法漁具進行捕撈及趕海等活動,共同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