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這個時代,有一種奇怪的“美德”。
就是用“我快累死了”,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我們把疲憊當作盡心盡力,把熬夜當成敬業(yè)。好像不把自己榨干,就是一種對人生的辜負。
01
你的身體,不是你的敵人,是你的本錢。
我們通宵加班,靠咖啡續(xù)命,然后對自己說:“再撐一下,沒事的。”
我們把睡眠當成一種可以被隨意克扣的開支。把休息,當成一種可恥的浪費。
你以為這是奮斗,其實你正在傷害自己唯一的本錢。
《赫芬頓郵報》的創(chuàng)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頓,曾經(jīng)就是這樣一個“拼命三娘”。長此以往身體撐不住了,有一天,她因為過度勞累和睡眠不足,在辦公室里暈倒,一頭撞在桌角上,顴骨都摔碎了。
躺在血泊中的那一刻,她才想明白一個問題:
這就是我想要的成功嗎?一個連站都站不穩(wěn)的成功?
從那以后,她徹底改變了。她開始把“充足的睡眠”放在第一位,她寫書、演講,告訴全世界,我們對成功的定義,是錯的。
你的身體,一直在默默地記賬。
你欠它的每一分鐘睡眠,每一次休息,它都不會忘記。
總有一天,它會連本帶利,向你討回來。
![]()
02
最好的沖刺,來自最高質(zhì)量的暫停。
我們總以為,通往成功最近的路,是一條直線。于是,我們不敢停不敢歇,一直在路上。
但創(chuàng)造力和靈感,恰恰就發(fā)生在那些“無所事事”的暫停里。
當你散步時,當你發(fā)呆時,當你洗澡時,大腦里那些平時八竿子打不著的神經(jīng)元,開始悄悄地連接,然后,“砰”地一下給你一個驚喜。
丘吉爾在二戰(zhàn)最緊張的時候,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睡午覺。
他要求,無論戰(zhàn)事多緊急,每天下午都必須給他一個小時的“無人打擾”時間。他會換上睡衣,扎扎實實地睡上一覺。
他的同僚們一開始覺得不可思議。但丘吉爾說:“這一下午的暫停,能讓我把一天,當成兩天用。”
他不是在偷懶,他是在給自己的大腦“重啟”。一個疲憊的、反應遲鈍的頭腦,在戰(zhàn)爭中是致命的。
高手,不是靠蠻力,是靠節(jié)奏。
你必須學會按下那個暫停鍵。那真的不浪費時間,那是在為下一次高質(zhì)量的沖刺,積蓄能量。
![]()
03
你不是機器,你是莊稼。
這是最根本,也最容易被忘記的一點。
我們總把自己當成一臺機器,覺得只要加油、保養(yǎng),就可以24小時不停地運轉(zhuǎn),產(chǎn)出。
但人不是機器。人是莊稼。
莊稼,是有季節(jié)的。春天播種,夏天生長,秋天收獲。但同樣,它也需要一個冬天休養(yǎng),讓土地恢復元氣。
如果你非要在一塊過冬的土地上,強求它長出莊稼,結(jié)果只有一個:土地的肥力,會被徹底耗盡。來年,顆粒無收。
古羅馬的哲學家塞涅卡,就極力推崇一種叫“放松”的狀態(tài)。它不是我們理解的“懶散”,而是指那種,從日常的瑣事和工作中抽離出來,用于滋養(yǎng)自己靈魂的、高質(zhì)量的閑暇。
他認為,只有在這樣的“閑暇”里,人才能真正地思考,才能與自己的內(nèi)心對話,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和力量。
你必須尊重自己的季節(jié)。
允許自己有“不開花”的時候,允許自己有“只長葉子”的時候,更要允許自己,有需要“休耕”的時候。
所以,別再用“熬”,來感動自己了。
那不是努力,那是無知。
人這一生,不能總是一路奔跑。路旁的美景,你的感受,那才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