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運城市新絳縣萬安鎮萬安村村民衛有安開著三輪車,來村中的水塘接水,他邊接好水管邊告訴記者:“這里的水可以給果樹打藥,也能澆園種花,對老百姓來說很實惠,村里人基本都來這里打過水。”
衛有安接的水是萬安村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的中水。近年來,萬安村建起了污水處理站,每日可處理約470噸污水,這些經過處理的中水匯入了村中水塘,昔日的臭水坑實現了華麗變身。現在,村民生活污水進入處理站,經過厭氧反應池、微生態濾床凈化后,變身一股清流,為改造后的水塘提供源源不斷的達標水,成為農業用水和景觀用水的重要來源。
不僅在萬安村,自2023年起,隨著我省“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實施,新絳縣已在萬安、上院、泉掌等5個村新建污水集中處理站,解決了13個村污水直排問題,受益村民3.5萬余人,全部采用“高效厭氧+微生態濾床”工藝,污水日處理量合計為2120立方米,出水水質氨氮、化學需氧量、總磷3項指標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處理后的中水因地制宜用于綠化灌溉、農業生產,實現了水資源再利用。
“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是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工程于2023年6月啟動,通過3年時間實施285個工程,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切實筑牢黃河中游重要生態屏障。今年是“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竣工達效之年,也是“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截至目前,285個工程全部開工,已完工230個,完工率80.7%。
近年來,我省錨定建設美麗山西、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目標,采取超常舉措,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統籌推進水、氣、土環境污染防治和綠色低碳發展,全省空氣質量和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各項數據持續刷新紀錄。
數據顯示,今年前半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00,優良天數比例為73.4%,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1.6%。全省PM2.5、PM10、SO2和NO2平均濃度分別為32μg/m3、67μg/m3、10μg/m3和25μg/m3,CO和O3百分位數濃度分別為1.2mg/m3和166μg/m3。與去年同期相比,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下降15.1%,優良天數比例增加7.8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例增加0.6個百分點;6項污染物均下降,PM2.5下降22.0%,SO2下降16.7%,PM10下降16.2%,NO2下降13.8%,O3下降10.3%,CO下降7.7%。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全部達到Ⅳ類及以上水質,優良水體比例96.8%,同比提升8.5個百分點。黃河流域優良水體比例94.8%,同比提升6.7個百分點,黃河干流國考斷面保持在Ⅱ類水質;汾河流域優良水體比例90.5%,同比提升19.1個百分點,汾河入黃口廟前村斷面保持在優良水質。
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如今,三晉大地的美麗山川間,綠水青山的生動畫面正一幕幕變為實景,頭頂的藍天、身邊的碧水、腳下的青山,共同構成了最扎實的生態產品,訴說著這片古老土地綠色發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程國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