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國際設計周主體活動于10月底圓滿落幕。本屆設計周以“深度煥醒”為主題,全面實踐“社會化舉辦、市場化操作、常態化運營”模式,首次實現從“年度盛會”到“常態化創新引擎”的戰略轉型。
據悉,該活動周期從5月至10月,覆蓋國內外30多個分會場,形成“超長活動期+多空間聯動”新格局。全年累計舉辦設計主題活動500多項,吸引超600萬人次現場參與,全網曝光量突破3億次,創全國設計類活動規模新紀錄。
![]()
本屆北京國際設計周由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辦,聯合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中國建筑學會等國家級專業機構,以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等多所高校共同參與,構建社會化運營新范式。活動通過“春夏聚焦文化消費、暑期側重青少年教育、秋冬著力產業生態”三階段布局,建立起持續賦能的設計創新平臺。
適逢中歐建交50周年,設計周邀請西班牙馬德里作為主賓城市,于9月26日至10月25日在啟皓藝術館推出“光之線條”西班牙燈具展,累計接待觀眾8.5萬人次,社交媒體互動超500萬次;攜手西班牙駐華大使館文化處、西班牙國際發展合作署共同主辦“華金·索羅亞(1863-1923):西班牙大師的光影漫步”展覽,為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注入新的活力;“中國周”品牌國際化戰略持續深化,4月在米蘭設計周舉辦“行!Do It Better!”中國周活動,9月在巴黎設計周框架下舉辦中國周活動,納入“中法文旅年”重點項目,為中外設計師搭建合作橋梁。
5月22日至25日,北京設計與藝術博覽會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博覽會以“凹凸”為主題,呼應中國傳統榫卯結構智慧,設立“價值”“未來”“活力”“眾望”四大單元,匯聚國內外50余家頂尖藝術機構,展出作品300余件。四天展期吸引逾10萬觀眾,帶動周邊消費同比增長30%。
設計生態鏈大會將于11月舉辦,現場發布《2025年L3級別智能體體驗設計白皮書》,并聯合聯想、京東、靈動科技、京東方等共同推動產學研合作項目落地;在民生設計領域,設計周將與中國建筑學會合作推進“中國好房子”計劃,聚焦安全、舒適、綠色、智慧住宅建設,匯聚全國設計師圍繞城市更新、街區改造開展實踐,形成可推廣的標準化方案。同期舉辦的“十二間”公益設計展將通過15個實景空間展示設計提升生活品質的多種可能;全國國潮新青年設計大賽今年擴展至七大賽區,收到參賽作品近萬件,推動老字號品牌與青年創意對接。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策劃的“未來圖景2025:新境啟航”展覽采用混合現實技術構建沉浸式太空場景,探索人類文明未來圖景。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的“能源與文明-科學藝術·聚變未來”展覽,通過跨學科對話展現能源技術演進。與中國國際時裝周聯合主辦“文化共生:創想者的實驗室”PKBJ論壇,通過20張圖片、每張僅20秒的獨特PechaKucha形式,分享其前沿實踐與深度思考,開啟關于文化如何交織、演化并激發無限可能的深度對話;德國工業設計大師迪特·拉姆斯的中國首展“少,但更好”于9月在中央美術學院開幕,展覽持續至2026年3月,呈現其經典作品與設計哲學,其提出的“設計十誡”為中國設計界帶來了深度思考。
與北京服裝學院合作開展兒童生活美學設計論壇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論壇,則推動兒童生活美學融入日常,助力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北京國際兒童設計周永久會址的設立為青少年創意教育提供專業平臺;“青年設計100”計劃培養122位青年設計師,作品落地率達70%;BIA動畫插畫藝術節聚焦數字視覺藝術,匯集國內外百余位青年插畫師與動畫創作者,通過主題展覽、創意市集及行業論壇,推動動畫插畫藝術的跨界交流與產業合作。
“北京國際設計周文創示范店”在地壇公園、天壇公園、景山公園等地成功落地,形成“文化IP+設計創新+市場渠道”的商業化路徑。文創產品開發涵蓋文具、家居、服飾、首飾等多個品類,結合北京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語言,受到消費者歡迎,市場反饋積極。
金秋十月,設計周各分會場精彩紛呈,四得公園分會場的花植設計節、紅橋分會場的珍珠文化節、圣露莊園分會場的葡萄文化藝術節、前門分會場的中華美食薈、西總布分會場的秋實累累等活動,為廣大北京市民帶來文化創新的消費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