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不僅河南人民知道了,全國網友都知道了!河南扶溝縣,秋汛剛過,地里全是水,村民正踩著泥水排澇搶收玉米,結果村里大喇叭一天到晚放的,是禁燒秸稈的廣播。有人看不下去,直接給人民日報寫了封信,人民日報也真刊出來了
![]()
信中介紹,現在田地還在泡水,秸稈根本燒不起來,村民忙著排水、收糧、平地,一身濕泥地干,沒人有功夫點火。可村里卻把精力放在設立“秸稈禁燒指揮部”,輪流值守、廣播喊話,可現實就是,地都成了水塘,這時候談禁燒秸稈,真有點脫節
這件事之所以引起這么多人的共鳴,是因為它觸及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政策執行,到底該不該看時機、看實際?
禁燒秸稈本身是件好事,是為了保護環境,長遠看對大家都有益。但在農田被淹、莊稼泡水的特殊時期,村民最需要的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幫助。比如怎么加快排澇、怎么減少損失、怎么保障后續播種。如果這時候能把宣傳和人力用在解決排水設備、組織互助搶收、協調農機調度上,可能更貼近老百姓的心
其實大家不是不講道理,他們怕的就是這些機械式的安排。田里還在發大水,村頭卻在喊禁燒,這就像有人正忙著救火,旁邊卻有人提醒“記得別亂扔垃圾”,聽著沒錯,可場合不對。做事得看時機,看環境,也得看人心
人民日報能把這封信登出來,其實也是一種提醒。政策不怕嚴格,就怕脫離現實。真正能贏得民心的管理,是能看懂一線的難處,知道該放下什么、該先做什么。等田里干了,糧食收完了,再談秸稈禁燒,農民自己也會配合。禁燒是為了環境,搶收是為了吃飯,兩件事都重要,只是該排個先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