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地遭遇連續陰雨天氣,農民爭分奪秒地排澇搶收之時,村里的大喇叭循環播放“禁燒秸稈”“禁燃煙花爆竹”的信息,干部則在“秸稈禁燒指揮部”到崗值守。11月3日,《人民日報》刊登河南扶溝縣讀者來信,盼望多廣播農民需要的幫扶信息,干部們把精力投入到村民最需要的地方。11月5日,有扶溝縣村民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這兩天已經沒有聽到“禁燒秸稈”的廣播了。當地農業部門表示,當地技術人員已經分配了農戶,也有技術人員到各村種植大戶進行技術指導。
11月3日,《人民日報》刊登河南扶溝縣李先生的讀者來信《陰雨天氣卻宣傳“禁燒”村里工作過于死板》,稱河南周口市扶溝縣崔橋鎮多個村莊正逢秋汛過后搶收搶種的關鍵時節,田間地頭的積水尚未完全退去,村民們蹚著泥水爭分奪秒地排澇、搶收玉米,或者平整土地、準備播種小麥。然而,村里的大喇叭卻在循環播放:“嚴禁焚燒秸稈,違者依法處罰”“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發現即嚴肅處理”,還掛著“做守法公民 當禁燒模范”的橫幅。此外,村頭還設有“秸稈禁燒指揮部”值守點。聽村民說,干部們到崗打卡,拍照記錄后便在棚內值守。
文中,村民們介紹,連續陰雨讓秸稈泡得能擰出水,根本不可能焚燒;距離年關尚遠,也沒精力考慮燃放煙花爆竹的事情。大家真正需要的是協助排澇搶收。盼望相關部門能根據基層實情及時調整工作安排,讓村里的喇叭多廣播些農民需要的幫扶信息,讓干部們把精力投入到村民最需要的地方。
![]()
人民日報關注河南扶溝縣(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社媒視頻截圖)
11月5日,極目新聞記者向當地了解情況。扶溝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股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部分田間的地塊“都沒有積水,只是靠北的地方,可能有地塊有少量積水,但也不多”。他介紹,積水會影響機收,需要用人力掰玉米收回來,另外如果地里有水,“小麥播(種)不了”,影響小麥的播期。對此,該名工作人員介紹,如果積水比較多,可以直接用抽水機將水抽出,如果積水比較少,“天氣好的話,基本上一兩天(水)就下去了,再整整地就可以播。”他還表示,該單位的技術人員分配了農戶,技術人員已向農戶了解具體情況,“需要技術指導和服務的,都可以去現場幫助他們”。扶溝縣農業農村局另一名工作人員也向記者介紹:“這幾天,抓住良好天氣,已經派技術人員給各鄉鎮各村的種植大戶進行技術指導。”
當地農戶趙先生(化姓)種植了玉米、花生、辣椒等作物,其中玉米有300多畝。趙先生告訴記者,目前田間的地表“看不見水”,但機器無法進入,因為“機器容易陷進去”。他雇人掰玉米,在四五天前將玉米搶收了回來,而辣椒還沒有搶收完畢。記者向趙先生詢問村里是否有喇叭播放“嚴禁焚燒秸稈”的信息,他表示,前幾天有,“這幾天沒有聽到”。對于秸稈的處理方式,他表示,一般是將秸稈打捆送走。
關于“焚燒秸稈”及秸稈綜合利用工作,2025年1月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明確要求: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精準劃定禁燒范圍,依法依規落實禁燒管控要求。
據扶溝縣政府官網,崔橋鎮位于扶溝縣東北部,地處兩市(周口、開封)四縣(扶溝、通許、杞縣、太康)結合部。以農業生產為主,傳統農作物主要為小麥、玉米等,近年發展了韭菜、黃瓜、西紅柿等蔬菜園區。
來源:極目新聞(記者:郭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