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張定有 通訊員 樊孟麗/文圖
時值“三秋”大忙時節,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的田間地頭,一派豐收的繁忙景象。在確保秋糧顆粒歸倉的同時,一場圍繞秸稈處理、安全生產與鄉風文明的“協同作戰”正在這里火熱上演。紅泥灣鎮全鎮上下凝心聚力,不僅守護著沉甸甸的豐收成果,更在火熱的農忙一線播撒下安全、互助、文明的種子。
![]()
筑牢“防火墻” 織密安全防護網
為切實筑牢秋季農業生產“安全網”,紅泥灣鎮堅持“人防+技防”雙管齊下,織密監管網絡。宣傳車穿梭于村組田間,循環播放禁燒政策,讓“不能燒、不敢燒、不想燒”的理念深入人心;高清攝像頭全天候監控重點區域,應急分隊24小時在崗值守,確保突發火情能夠第一時間響應、迅速處置。這一系列舉措,為群眾秋收秋種工作保駕護航,營造了安全穩定的生產環境。
政企同心 文明鄉風潤民心
黨員干部的扎實作風和一線堅守,不僅贏得了群眾的理解與支持,也吸引了社會力量的主動參與。日前,傲農集團總監張舉創、六安集團負責人張自群一行專程來到紅泥灣鎮白營村,看望慰問堅守在秸稈清運和禁燒一線的工作人員,并送來礦泉水、方便面等愛心物資。“基層干部真的很不容易,我們想盡一份心。”張舉創的話語樸實而真誠。一箱箱物資,傳遞的不僅是企業的關懷,更是社會協同、干群同心共建美好鄉村的生動寫照,讓文明新風在田間地頭蔚然成風。
![]()
疏堵結合 巧解秸稈“老大難”
面對秸稈處理這一“三秋”生產中的傳統難題,紅泥灣鎮變“堵”為“疏”,在常態化管理上下實功、求實效。一方面,落實專人看管秸稈集中堆放點,嚴防二次污染與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由鎮農業中心、紀委、黨政辦等組成的督查組持續深入各村,開展全覆蓋巡查。對發現的秸稈堆積、農業廢棄物亂扔等問題,現場拍照、即時交辦、限時整改、對賬銷號。這套閉環管理機制,有效推動了環境問題動態清零,讓潔凈田園成為鄉村常態。
目前,紅泥灣鎮已形成“疏堵結合、以疏為主”的工作路徑,在鞏固當前秸稈禁燒與清運成效的基礎上,積極拓展秸稈利用渠道,推動秸稈變廢為寶。下一步,紅泥灣鎮將繼續壓實鎮村組三級網格責任,銜接好“三秋”收尾與秋冬種工作,全力守護群眾的“糧袋子”與鄉村的“藍天白云”,讓文明之風常駐田間,讓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