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方計劃在太平洋時間 11 月 4 日晚上 11:01 至凌晨 5:01 之間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太空部隊基地進行非武裝 LGM-30G 民兵 III 的操作測試發射。時間安排遵循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指示重啟美國核試驗的各個方面,同時官員們重申沒有計劃進行核爆炸
2025 年 11 月 4 日,美國軍方計劃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太空部隊基地試射一枚非武裝LGM-30G 民兵 III 洲際彈道導彈,這是一項例行活動,但在全國范圍內重新就核試驗展開辯論之際,該活動卻得以進行。該窗口的運行時間為太平洋時間晚上 11:01 至凌晨 5:01,是驗證準確性和準備情況的長期計劃計劃的一部分。這一事件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發生在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指示重啟美國核試驗的幾天后,盡管官員們強調沒有計劃進行核爆炸,從而強化了向莫斯科和北京發出的戰略信號。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范登堡太空部隊基地宣布。
民兵 III 是一種三級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設計用于從堅固的發射井快速發射,射程超過 6,000 英里。它于 1970 年代初期投入使用并不斷升級,在美國目前的實踐中,它攜帶單一的再入飛行器,盡管該系統根據彈頭類型和配置提供了多個獨立目標再入飛行器的技術配置。該導彈在后續型號中將慣性制導與恒星或 GPS 輔助更新相結合,能夠對固定、堅固的目標進行高精度打擊,這些目標是美國陸基核三位一體的支柱之一,與潛射彈道導彈和轟炸機并列。
從操作上來說,“民兵”的血統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60 年代末的發展,民兵 III 于 1970 年代開始服役,并在 2015 年之前經歷了連續的壽命延長計劃。空軍完成了大約 70 億美元的整修,以保持機隊的生存能力,導彈通常被描述為“除了外殼之外基本上是新的”,并且每年進行多次飛行測試;幾十年來,已經執行了 300 多次此類測試,它們被明確描述為長期計劃的,而不是對外部事件的反應。如今,大約 400 枚導彈部署在大平原上,另外還有 50 個發射井處于保溫狀態。
在能力方面,民兵 III 的優勢在于高度戰備、快速到達目標以及分散的基地,這使得對手的瞄準變得復雜。相比之下,俄羅斯當代的陸基威懾力量強調公路機動和基于發射井的多彈頭導彈系統,如“亞爾斯”,而中國則部署新型遠程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如“DF-41”;機動性增強了生存能力,但帶來了不同的指揮控制和基地權衡。美國選擇根據《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部署單彈頭“民兵 III”導彈,通過減少“彈頭每個發射井”集中的激勵措施來支持危機穩定性,同時依靠潛艇支線來提高生存能力。計劃中的“哨兵”洲際彈道導彈最終將取代“民兵 III”,但反復的測試強調,遺留系統至今仍然可靠。
從戰略上講,今晚的測試服務于多個受眾。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它向盟友保證,在特朗普 10 月 29 日宣布這一消息后,在大國信號強化之際,美國的延伸威懾是積極且可衡量的。從地緣戰略角度來看,與梅的試驗類似,可能從加利福尼亞州飛往夸賈林環礁的飛行路線,展示了在不違反任何核爆炸試驗禁令的情況下穿越太平洋試驗走廊的端到端射擊,能源部長克里斯賴特重申美國沒有計劃這樣做。在軍事上,收集的有關軌跡、制導、再入飛行器性能以及指揮和控制時間線的數據為每天必須保持安全、可靠和有效的部隊提供了可靠性指標。
底線是一個熟悉但重要的信息:盡管這是例行公事,但民兵 III 的發射公開展示了可衡量的威懾能力,而華盛頓則在討論陸基導彈的未來和向哨兵的過渡。通過將長期計劃的測試與透明通知和已建立的太平洋走廊聯系起來,美國在不違反測試禁忌的情況下強調了準備狀態,向競爭對手發出信號,并向盟友保證核骨干仍然受到真實飛行數據的驗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