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5日深夜,美國空軍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發射了一枚未攜帶彈頭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這枚導彈一路向西飛越太平洋,飛行約6759公里后,精準命中了位于馬紹爾群島的美軍試驗場目標。看似一次常規的武器測試,卻因發射時機和投射方向,引發外界對其戰略意圖的諸多猜測——這究竟是在向誰釋放警告信號?
![]()
此次試射的操作方式頗為特殊,操作人員并非通過地面控制系統啟動,而是借助E-6B軍機上的機載發射控制系統完成發射。這種方式凸顯了美軍在核威懾領域的“二次打擊”能力,即便地面指揮系統遭遇意外,也能通過空中平臺保持對戰略武器的控制。美國空軍在公告中強調,試射是為了評估“民兵3”系統的可靠性和作戰準備水平,但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安全形勢下,這樣的行動顯然不只是簡單的技術檢驗。
![]()
作為美國現役唯一的陸基戰略核武器,“民兵3”導彈的處境有些特殊。這款上世紀70年代開始列裝的武器,至今已服役超過半個世紀,美軍原本計劃用新型“哨兵”導彈取代它,讓其在2030年代逐步退役。但由于“哨兵”項目進展不順,美國空軍官員不得不透露,“民兵3”可能要超時服役到2050年。此次試射或許也是在向外界證明,即便服役年限遠超預期,這款老導彈依然具備可靠的作戰能力,美國的陸基核威懾體系并未松動。
![]()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在發射前提前向俄羅斯通報了相關信息,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也表示俄方會繼續履行《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義務。這一互動說明美俄在核領域仍保持著基本的溝通機制,避免因誤判引發局勢升級。但這并不意味著此次試射沒有針對性,從導彈射向西太平洋的軌跡來看,其威懾目標更可能指向亞太地區的戰略格局。這次試射警告的顯然是朝鮮、俄羅斯以及中國,也給美國盟友提供自信!
![]()
近年來,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平衡成為國際關注焦點,美國不斷強化在該區域的軍事部署,試圖維持其戰略主導地位。“民兵3”作為美國“三位一體”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試射既是對自身核力量戰備狀態的展示,也是在向潛在對手釋放信號:美國依然擁有隨時動用戰略威懾的能力。尤其是在新型導彈替代計劃受阻的情況下,通過試射老型號導彈穩定盟友信心、震懾競爭對手,成為一種現實選擇。
不過,單純依靠軍事威懾來維護戰略優勢的做法,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民兵3”超期服役背后暴露的是美國軍工體系的效率問題,而頻繁的戰略武器試射反而可能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對于亞太國家而言,更希望看到的是通過對話協商構建安全框架,而非依靠核武器威懾來維持平衡。此次美國射向太平洋的洲際導彈,究竟能起到多少“警告”作用尚難定論,但它無疑讓本就復雜的地區安全形勢又增添了一層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