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劉春雄
校審丨汪海排版丨王軍
近兩年廠商關系變化很大,過去20多年的廠商關系模式已經不復存在。
我有一個比喻。2024年是廠商“恐婚年”,2025年是廠商“離婚年”。如果把廠商關系比喻為夫妻關系的話,那么,2024年是廠商“恐婚年”,廠家招不到商,經銷商不接盤。2025年更進一步成廠商“離婚年”。廠商解除合作關系非常普遍。
尤其引人注意的現象,我稱為“清空大牌”現象,越演越烈。初期我認為是個案,當個案越來越多時,就成為普遍現象,甚至代表了品牌與渠道變化的趨勢。
什么是“清空大牌”?就是經銷商放棄所有一線品牌,但仍然在經營其它品牌。如果完全從經銷領域撤退,放棄經銷,還不能成為“清空大牌”。盡管放棄經銷商現象也很普遍。
今年第一次聽到經銷商說“清空大牌”時,我非常吃驚。以為經銷商個人發生了什么大的變故呢。
有一家經銷商跟我說,經銷某一線品牌,去年得大獎,今年準備放棄。我還不信,直到看了臨期品倉庫,我真信了。如果廠家不對占一半倉庫面積的臨期品補助,他肯定會放棄。
我在一個經銷商大會上講了這種現象。有經銷商私下與我交流,“說得太對了,我就全部放棄了。”
“清空大牌”已經達到什么程度?某個自媒體平臺的朋友跟我說,好多市場已經長期招不到經銷商。可見,“清空大牌”已經勢成烈火。只是因為一線大牌的渠道盈利情況有別,還沒有演變成災難。
“清空大牌”,還在經營其他品牌。這種現象絕對不一般,隱藏著渠道和經銷模式變化的某種信號。
![]()
廠商越來越不同頻
深度分銷早期,廠商是高度同頻的。雙方的目標只有一個:增長。
銷量增長,意味著利潤增長。經銷商是生意人,在意的是利潤。
大概在2010年左右。廠商關系有一次變化。就是對待商超的態度。
當時有一種說法,一線大牌,70%的銷量在商超,但70%的利潤在小店。利潤與銷量在不同類型市場。
對一線大牌,不計代價做商超是必然的選擇。對于經銷商,沒有利潤,要銷量何用?
![]()
此時,一線大牌開始按市場分類運營。省會以上城市,甚至比較好的地市級城市,廠家直接承擔訂單職能,經銷商只承擔“墊資“和配送職能,成為有限職能經銷商。但縣級市場,經銷商仍然是全職能經銷商。
應該說,現在是深度分銷以來,廠商關系的第三次大變化。原因有兩個:
一是新供應鏈出現,商超調改店和零售集合店,大量廠店直供的供應鏈,經銷商銷量銳減,而且會持續下降;
二是縮量時代,廠家被“增長綁架”,不計代價保銷量,保上市報表,價盤崩了。
價盤崩了。這是經銷商“清空大牌”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以來,我一直對見到的老板們說,價盤第一,銷量第二。但誰愿意承擔第一次銷量下滑的罪責呢?
越是經銷商不愿干,銷量下滑,就越重視線上銷量。因為線上銷量最快的辦法就是大單品降價或促銷。而線上促銷帶來價盤的更大混亂。
價盤混亂,讓經銷商看不到贏利的希望。
不是一家看不到希望,而是大批經銷商看不到希望。不是短期看不到希望,而是持續很長時間了。于是,只有選擇“清空”。
清空個別大牌,與“清空大牌”是兩回事。個案與現象的區別,就是現象代表一種趨勢。
![]()
一線大牌可口可樂化
可口可樂化,這是我命名的一種現象。
快消品領域,可口可樂絕對是第一品牌。第二也許有爭議,但可口可樂的地位沒爭議。
但是,你看到哪個零售店賣可口可樂賺錢,你看到哪個代理商經銷可口可樂賺錢。可口可樂的分銷模式是最獨特的分銷。有人把可口可樂稱為深度分銷,容易造成誤解。可口可樂只能稱為直供模式,它是沒有經銷商的深度分銷。新供應鏈模式其實就是廠家直供零售店。
商超調改店,未來的商品結構大致是:自有品牌50%左右,差異化產品25%左右,一線大牌25%左右。
![]()
一線品牌仍然是商超調改店的引流產品。在國外也是如此。全民皆知的引流產品,怎么可能有經銷高毛利?
中國的一線品牌在規模上已經是世界級規模,并且中國市場進入縮量時代,兩者的結合,一線大牌的可口可樂化不可避免。
一線大牌,因為是大牌,消費者有需求,零售店不得不賣。但是,因為價格透明,所有渠道商都沒有利潤,經銷積極性不高。
消費者愿意買,零售商不得不賣,經銷商不愿意經銷。這就是一線大牌可口可樂化必然面臨的困境。
一線大牌可口可樂化,這是對一線大牌的考驗。經受得住考驗,就會向可口可樂靠攏。
![]()
價盤混亂,管理問題還是變革時機?
價盤混亂是好事還是壞事?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對于現有渠道格局講,絕對不是好事。但是,中國渠道變革的時刻,哪一次沒有價盤混亂?
2000年前后,中國商超崛起時,因為價格體系與傳統流通有別,造成了價盤混亂。早期的流通商也抵制過。
2010年前后,電商崛起時,因為價盤混亂。廠家和傳統經銷商抵制過。
B2b平臺,價盤混亂過。即時零售,價盤混亂過。新供應鏈時期,價盤混亂過。
價盤混亂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渠道控價不力,屬管理問題;
二是渠道變革時機到來,需要迎接變革。
目前兩者兼有。
中國目前的市場環境可以描述為:縮量時代的結構性增長。
一是總量上講是縮量時代。縮量的主體是大單品。一線大牌之所以是大牌,就是大單品的銷量足夠大。
一線大牌的大單品縮量,無解。其實,2013年快消各行業的總量就已經達到歷史頂峰。但是,大單品仍然在增長,擠壓二三四線品牌仍然帶來增長。所以,盡管已經進入了縮量時代,但一線大牌對縮量無感。
現在是縮量時代巨頭間的內卷,不能帶來任何增長,也打不垮競品,只有相互傷害。影響的不僅僅是廠家的銷量和利潤,也有價盤的混亂和經銷商對一線大牌的信心。
二是分眾產品的增長。大單品是大眾產品,可口可樂就是大眾產品,所有消費者的最大公約數。分眾產品,不適合大眾,不適合深度分銷。但渠道有增長,有利潤。雖然單一品牌銷量不如一線大牌,但只要代理了小品類冠軍,地位比較穩固。
![]()
一線大牌進入成熟
國內市場,一線大牌的好日子到頭了。當成長沒有了,就進入了成熟期。
中國人講營銷,往往就是4P。歐美日其實是1P營銷。1P就是產品(Product)和品牌。價格是產品的一部分,渠道是第三方平臺,C端促銷被商超屏蔽。
1P營銷就是成熟期的營銷。
商超調性,以及未來的渠道變化,一線大牌遲早進入1P營銷。早做布局、鋪墊較好。
第一、像可口可樂一樣強化品牌力。既然要可口可樂化,必須要有像可口可樂一樣的品牌力才能生存。
第二、把分銷交給第三方B2b平臺。反正現在B2b平臺都在以二批形式配送一線大牌,不如與B2b平臺戰略合作。當然,這也是B2b平臺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
從這個角度講,一線大牌要慢慢從深度分銷有序撤退。
注意,有序撤退。
第三、抓住高勢能渠道,把動力渠道交給第三方。商超調改店、零食集合店、電商旗艦店都是高勢能渠道,是渠道制高點。抓住少數高勢能渠道,把動能渠道交給第三方平臺。
第四、進入國際市場。大眾產品容量是有限的,不要把過去40多年的高速增長視為常態。
第五、收購分眾品牌。可口可樂,寶潔的成長,就是一部全世界范圍內的收購史。一線品牌做分眾,不是一個好主意。分眾是自然成長起來的“漏網之魚”,而且往往是“有老大,無老二”。一線大牌做分眾會很尷尬。單個分眾不夠塞牙縫的,但分眾加起來又很大。
成長期,一定是增長導向;成熟期,一定是利潤導向。要適應這種轉變。
![]()
傳統廠商關系迎來了斷時刻
清空大牌,意味著經銷商與過去做了一個了斷。
靠大做增長做利潤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深度分銷模式一去不復返了。
不要報怨,不要懷念過去。要向前進。
未來的市場格局,不是一線二線品牌之爭,而是大眾、分眾和小眾的格局。一線大牌做大眾,小眾太小,分眾才是經銷商的重點。
分眾產品,無法做品牌,無法做深度分銷。此時,高勢能場景就非常重要了。因為高勢能場景,既能驅動C端(IP驅動),又能驅動b端(渠道驅動)。因此,以高勢能場景為抓手的場景營銷,就成為經銷商的必然選擇。
此時的經銷商,職能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不能叫經銷商了,應該叫運營商。
我近幾年一直在強調,經銷商未來有兩大方向:一是做第三方B2b平臺;二是做分眾產品的運營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