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通衢”湖北,自古就是南北舟車之會。進入高鐵時代,省內“四縱四橫”高鐵網已成型:京廣、滬漢蓉、武西、武九、鄭渝、黃黃、荊荊等干支線相繼通車,武漢至省內主要城市1小時、至周邊省會2小時、至京津冀與粵港澳4小時的“高鐵生活圈”早已照進現實。目前,隨著襄陽至荊門高鐵開通運營,湖北高鐵運營里程突破2500公里,穩居中部第一方陣。
![]()
然而,隨著沿江、福銀等國家干線通道全面提速,武漢樞紐“西進東出”瓶頸愈發凸顯:既有長江大橋能力飽和,漢口站、武昌站擴能無地,高鐵進城“最后一公里”已經成為制約武漢樞紐發展瓶頸。為解決這個問題,湖北省多年前便提出規劃建設武漢樞紐直通線工程,并成為“十四五”湖北交通的頭號工程。目前,關于該項目的規劃建設迎來了重大進展:2025 年 10 月,《新建武漢樞紐直通線環境影響報告書》正式公示,其中醞釀多年的新漢陽站與白沙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終于“官宣”落地,標志著湖北高鐵建設進入“樞紐再造”新階段。
武漢未來最大高鐵門戶——新漢陽站
新漢陽站是武漢市規劃建設的大型高鐵樞紐,位于漢陽區三四環線之間的快活嶺村附近,緊鄰中法生態示范城,是武漢“五主三輔”鐵路客站格局中的核心站點之一。該站總規模達13臺24線,分兩期建設:近期實施7臺12線高鐵場,遠期預留6臺12線城際場及2臺4線市域場,站房面積最終將達15萬平方米,超越武漢站成為全市最大高鐵站。作為國家“八縱八橫”沿江通道和武西高鐵的關鍵節點,新漢陽站將銜接福銀、京廣、沿江高鐵等干線,承擔西安、宜昌、長沙、九江等方向的高鐵始發終到及通過作業,預計遠期每日開行客車280對,可分流漢口站40%的客流壓力。
![]()
其配套的白沙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建成后,武漢高鐵過江能力將提升一倍,有效緩解天興洲大橋的擁堵。交通換乘方面,新漢陽站規劃接入地鐵4號線、11號線、24號線,并配套建設長途客運站、公交樞紐及社會停車場,形成“零換乘”綜合交通體系。建成后,該站將成為華中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城市發展引擎,推動武漢西部區域經濟升級,并強化武漢在全國高鐵網絡中的戰略地位。
世界最大雙層懸索橋——白沙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
白沙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是武漢樞紐直通線的核心控制性工程,位于現有白沙洲長江大橋上游75米處,與三環線并行,形成“雙橋并列”的獨特布局。大橋采用雙層結構設計,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設計時速80公里,銜接漢陽江城大道與武昌白沙洲大道,預計分流現有白沙洲大橋30%的車流,緩解三環線交通壓力;下層為四線高速鐵路,設計時速250公里,包含武西高鐵、武漢樞紐直通線等國家干線,將串聯福銀、沿江、京廣等高鐵網絡,實現武漢各高鐵樞紐互聯互通。
![]()
大橋正橋全長2623米,主跨采用“鋼桁梁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其中斜拉橋主跨618米,懸索橋主跨1700米,為全球首創雙層公鐵懸索橋設計,可滿足內河Ⅰ級航道通航需求,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度雙層公鐵懸索橋。兩岸接線工程總長超4000米,漢陽岸新增三環上下橋匝道,武昌岸將青菱立交改造為全互通立交,進一步優化區域路網。項目于2025年底啟動主體施工,預計2030年建成通車,總投資約93億元。建成后,武漢高鐵過江能力將提升一倍,同時推動漢陽站、新漢陽站等“超米字型”高鐵樞紐建設,強化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