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作為連接長豐縣南北、支撐合肥北向交通的關鍵干線,蒙城北路項目自開工以來,長豐縣交通運輸局以“攻堅破局”的決心錨定高質量建設目標,通過強化黨建引領、深化協同聯動、科技賦能管控、科學統籌推進,在破解難題中提效率、在精細管理中保質量,推動項目建設不斷提速,為合肥北向交通大動脈加速成型注入“交通力量”,彰顯了交通作為中國式現代化開路先鋒的使命擔當。
![]()
航拍蒙城北路建設。長豐縣交通運輸局供圖
初心引領,紅色堡壘筑根基
自臨時黨支部成立以來,項目始終以“黨建+項目攻堅”為核心,將黨建工作與施工生產深度融合,通過常態化開展“三會一課”、特色主題黨日活動,引導黨員干部深學細悟黨的理論,凝聚起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奮進共識。
針對管線遷改、橋梁樁基施工等關鍵堵點,黨支部精準設立 “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黨員骨干主動亮身份、挑重擔,在攻堅一線當先鋒、作表率。截至目前,黨員團隊已成功破解10余項制約項目推進的瓶頸問題,以實干踐行初心,讓“黨員沖在火線上”成為項目建設的生動寫照,為工程高質量推進筑牢了政治根基與組織保障。
齊心協力,協同聯動破梗阻
“管線遷改涉及電力、供水等多個部門,靠‘單打獨斗’根本行不通,必須主動對接、定制方案,才能搶出寶貴工期。” 項目外協攻堅小組負責人葛鵬程坦言。項目開工以來,交通導改、管線遷改、民生保障等外部難題曾一度阻礙施工進度。為此,縣交通運輸局牽頭組建“外協攻堅小組”,主動對接屬地政府、自然資源、電力、供水等部門,建立“一問題一方案”的精準破解機制。
![]()
青楊路主線上跨橋支架搭設。杜剛攝
在管線遷改關鍵環節,面對沿線交織復雜的管線網絡,攻堅小組聯合相關單位開展多輪現場勘察,細致繪制管線分布圖,并創新采用“錯峰施工、分段遷改”模式,成功為樁基與路基施工騰出作業空間。通過“高頻對接、精準響應、協同破局”的機制,小組全方位打通建設“梗阻點”,為工程高效推進掃清外部障礙。
匠心建設,科技賦能提品質
“從鋼筋加工的間距監測,到無人機的AI巡航,科技讓每一道工序都‘有據可查’,安全和質量都更有保障。”項目技術負責人王松松介紹道。自建設之初,項目便錨定“高質量、零事故”目標,依托數字化平臺實現全流程管控,實時采集施工數據,智能生成日報與預警信息;在鋼筋加工環節監測間距、焊接強度,在預制梁生產環節跟蹤模板偏差、混凝土養護時長,確保工序全達標。
![]()
首次啟用無人機AI巡航系統。交運局供圖
安全管理同樣“智能化”。項目引入“智能語音警示裝置”,人員機械靠近危險區域時自動播報提示;首次啟用無人機 AI巡航系統,每日2次全覆蓋巡航,通過AI算法識別未戴安全帽、機械違規操作等隱患,實時推送至管理終端,形成“發現— 整改—復核”閉環,為工程質安筑起全方位屏障。
恒心護航,科學統籌加速度
“盛夏高溫時,我們實行‘抓兩頭、避中間’作業制,既保障工人健康,又不耽誤核心工序推進。”項目經理江勇說。面對工期緊、天氣多變等壓力,項目摒棄“按部就班模式,動態調整施工方案,高溫時段將樁基澆筑、箱梁張拉等核心工序安排在清晨與傍晚,施工現場設置3處降溫點、配備防暑物資;資源調配方面建立“實時監測、精準補給”機制,專人每日統計人員、機械、材料數據,結合進度優化配置,避免資源閑置或短缺。
![]()
路基壓實作業。杜剛攝
長豐縣交通運輸局黨委委員、農村公路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錢昌鎖表示,未來,隨著項目建成通車,這條合肥北向交通“大動脈”將進一步暢通長豐縣區域南北聯系,助力合肥北部片區交通能級提升,為區域經濟社會協同發展提供堅實的交通支撐。(杜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