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深夜,法國南部城市蒙彼利埃的阿維森納清真寺大門被人涂上了黑色噴漆,涂鴉內容包含針對穆斯林女性的侮辱性詞匯,清真寺管理人員在10月29日早晨發現后立即報警,當地警方已立案調查,將此案定性為仇恨犯罪。
![]()
蒙彼利埃市長米歇爾·德拉福斯在10月30日通過社交媒體發表聲明,稱這種行為“不可容忍”,市政府將配合警方調查,埃羅省省長弗朗索瓦—澤維爾·勞赫也在當天表態,認為涂鴉行為違背了共和國價值觀,承諾將肇事者繩之以法。
阿維森納清真寺位于蒙彼利埃市莫松區,建于1991年,是該市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可容納約800人,清真寺負責人艾哈邁德·本薩利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說,這是該清真寺第三次遭到類似破壞,上一次發生在2023年5月,當時外墻被涂上了“滾回去”的字樣。
![]()
法國內政部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共發生857起針對穆斯林的仇恨犯罪案件,比2022年增加了12%,其中涂鴉破壞占31%,人身攻擊占18%,其余為網絡仇恨言論和其他形式,這些案件主要集中在巴黎大區、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和奧弗涅—羅納—阿爾卑斯大區。
法國伊斯蘭委員會主席穆罕默德·穆薩維在一份聲明中說,頻繁發生的針對清真寺的破壞行為讓社區成員感到不安全,他提到一些家長開始擔心孩子去清真寺的安全問題,部分清真寺不得不增加安保費用。
![]()
蒙彼利埃所在的埃羅省有約4.5萬名穆斯林居民,占該省總人口的約4%,這個比例低于法國全國平均水平,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2020年的數據顯示,法國約有570萬穆斯林,占總人口的8.5%左右,是西歐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巴黎政治學院社會學教授帕特里克·魏爾在接受法國電視三臺采訪時分析,法國穆斯林群體面臨的挑戰是多層面的,就業市場上存在歧視現象,一項2019年的研究顯示,同等條件下,帶有穆斯林背景名字的求職者獲得面試機會的概率比其他求職者低30%。
![]()
教育領域也存在差異,法國教育部2022年的報告指出,在移民背景為主的社區,學校輟學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8倍,這些社區中相當一部分居民是穆斯林,教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影響了就業和收入,形成惡性循環。
蒙彼利埃市議員法蒂瑪·阿卜杜拉在市議會發言時說,類似事件暴露出社會溝通的缺失,她建議在公立學校增加宗教文化課程,讓學生從小了解不同信仰的基本知識,消除誤解,這個提議得到了部分議員支持,但也有人擔心會違反法國政教分離原則。
![]()
法國1905年通過的政教分離法規定,國家與宗教組織分離,公共空間保持世俗性,這項法律一直是法國社會爭論的焦點,支持者認為它保障了信仰自由和社會和諧,反對者則認為在實際執行中對穆斯林群體造成了不公平待遇。
2004年法國通過法律禁止在公立學校佩戴明顯的宗教標志,包括穆斯林女性的頭巾,2010年又禁止在公共場合穿戴遮蓋面部的服飾,主要針對穆斯林女性的罩袍,這些法律引發了國際爭議,一些人權組織認為這侵犯了宗教自由。
![]()
巴黎第八大學歷史學教授讓—皮埃爾·菲利普指出,法國對待宗教的態度源于特定歷史背景,法國大革命后建立的共和傳統強調公民身份而非宗教或族群認同,但在全球化和移民增加的背景下,這種模式面臨挑戰。
歐洲委員會2023年發布的報告顯示,法國穆斯林遭受歧視的比例在歐盟國家中處于中等水平,報告建議各國政府加強反歧視執法,同時促進不同社區之間的對話。
![]()
蒙彼利埃市政府在事件后宣布了幾項措施,首先是在清真寺周邊增加監控攝像頭,費用由市政府承擔,其次是成立跨宗教對話委員會,成員包括天主教、新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代表,定期舉辦社區活動。
阿維森納清真寺的涂鴉已經被清理干凈,清真寺在11月1日恢復正常開放,但清真寺管理委員會決定在入口處安裝更多照明設備和報警系統,這筆費用約需1.5萬歐元,目前正在籌集。
法國內政部長杰拉爾德·達爾馬寧在11月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警方正在加強對宗教場所的保護,全國約有2500座清真寺,警方已將其中120座列為重點保護對象,配備定期巡邏,他同時呼吁民眾通過正規渠道舉報仇恨言論和行為。
事件發生后,蒙彼利埃的一些居民自發組織了守望活動,每天晚上有志愿者在清真寺附近巡視,確保沒有可疑行為,這個行動由當地一個跨宗教團體發起,成員包括不同信仰背景的居民,志愿者瑪麗—克萊爾說,她參加是因為覺得保護宗教場所是保護所有人的自由。
![]()
類似的仇恨犯罪在歐洲其他國家也時有發生,德國2023年記錄了1200多起針對穆斯林的犯罪,英國記錄了約600起,歐盟基本權利署的研究顯示,歐洲穆斯林中有76%的人在過去一年里經歷過某種形式的歧視。
蒙彼利埃清真寺涂鴉案的調查還在進行中,警方尚未公布嫌疑人信息,當地檢察官辦公室表示,一旦查實,將以仇恨犯罪起訴,最高可判三年監禁和4.5萬歐元罰款。
![]()
“這事兒真夠氣人的!大半夜跑去清真寺大門上寫侮辱話,這不光是破壞財產,更是赤裸裸的仇恨挑釁,支持嚴查重罰,不能慣著這種破壞團結的人!”
“法國穆斯林太難了,一邊要承受極端組織的污名化,一邊還要面對本土的歧視,清真寺是禮拜的地方,涂鴉者針對女性信徒的侮辱性語言尤其惡劣,這是對基本尊重的踐踏。”
“每次恐襲過后,穆斯林社區都要替極端分子背鍋,數據顯示今年法國仇視穆斯林的行為增加了好幾倍,涂鴉只是冰山一角,普通穆斯林和平生活,卻總被無端牽連,太不公平了。”
“官員譴責倒是挺快,但光喊口號有什么用?之前貝桑松清真寺被涂納粹標志,現在蒙彼利埃又出事,明顯是系統性歧視,建議清真寺門口裝高清攝像頭,抓到人就重罰幾萬歐元,看誰還敢手賤!”
“法國有些政客和媒體整天炒作伊斯蘭問題,搞得社會分裂,比如極右翼領袖勒龐曾經把穆斯林街頭禱告比作納粹占領,這種言論就是在煽風點火,上面帶頭歧視,底下自然有人跟風學壞。”
“涂鴉分很多種,藝術家在合法墻面的創作是文化,但侮辱宗教的破壞就是犯罪,法國政府該學學巴黎20區的做法,既給街頭藝術留空間,又嚴格保護宗教場所,關鍵是明確界限,別把仇恨當個性。”
“說到底還是教育問題,法國人從小就被教育不能在古跡上亂涂亂畫,但對尊重多元宗教的教育卻不夠,如果孩子從小只知道‘世俗化’是禁止頭巾,卻不懂包容不同信仰,偏見只會代代相傳。”
“作為在法生活十年的華人,感覺穆斯林社區的隔離感很強,很多人住在郊區,就業難,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經濟上的不平等才是仇恨的溫床。不解決深層問題,涂鴉會沒完沒了。”
這種針對宗教場所的仇恨涂鴉,到底該怎么治根?是靠法律嚴懲、媒體引導,還是從教育入手改變觀念?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 《世界報》(Le Monde)與法新社聯合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