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內伊這次把話說明白了,特朗普只有在滿足三個條件的情況下,伊朗才會選擇和美國合作。那么,伊朗提出的條件是什么?滿足這三個條件后,美伊關系是否真的會就此破冰?
當地時間11月3日,在伊朗“學生日暨反全球傲慢勢力國家斗爭日”的紀念活動上,哈梅內伊表示,美國想與伊朗合作并非不可能,但必須先滿足三個條件。他指出,伊朗與美國的沖突并不是因為口號或情緒,而是利益對立導致的根本分歧。在他看來,美國的行動長期威脅著伊朗的安全與主權。因此,三個條件并非外交辭令,而是伊朗與美國關系能否改變的底線。
![]()
具體來說,哈梅內伊提到的第一個條件,是要求美國停止支持以色列。這一要求對特朗普來說最難接受。因為以色列不僅是美國在中東的盟友,更是其政策延伸的重要支點。從軍事援助到情報共享,從外交協調到聯合打擊,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幾乎是全面的。而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矛盾又是零和性質,雙方互不相容。要讓特朗普放棄以色列,等同于讓美國放棄在中東的主要籌碼。哈梅內伊提出這個條件,本身就是在告訴外界:伊朗沒有任何退讓的空間。
第二個條件是要求美國撤出中東軍事基地。這涉及美國在波斯灣、伊拉克、敘利亞等地的部署。美國一直通過這些基地維持在中東的影響力,同時也利用這些基地在地區事務中施加壓力。對伊朗來說,這些基地直接威脅國家安全,是長期沖突的根源之一。哈梅內伊要求美國撤軍,是為了剝奪美國對伊朗的軍事圍堵能力,也是在告訴華盛頓,伊朗的主權和安全不容干涉。但對美國而言,撤軍意味著失去對中東局勢的主導權,這與其全球戰略完全背道而馳。
第三個條件是要求美國停止干涉伊朗內政。長期以來,美國不僅在公開場合批評伊朗的人權和制度問題,還通過媒體、經濟和網絡手段影響伊朗國內輿論。多輪制裁措施也直接沖擊了伊朗經濟民生。伊朗認為這些行為都是對其主權的侵犯。哈梅內伊的這番話,其實是在強調伊朗內部問題只能由伊朗自己決定,美國無權指手畫腳。這一點在伊朗社會內部有廣泛共識,也是伊朗領導層堅持對美強硬的根本邏輯。
![]()
分析來看,在哈梅內伊的邏輯中,美國對以色列的軍事、政治支持,被伊朗視為對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挑釁;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是伊朗感受到外部壓力的象征;而美國在伊朗內政上的干涉,更讓德黑蘭方面認定美國不可能真正尊重伊朗的獨立與體制。因此,這三點成為了伊朗衡量美伊合作的關鍵。
而在哈梅內伊講話當天,伊朗外交部發言人也證實,伊美之間仍存在一定的信息溝通渠道,但并未恢復正式談判。美國通過阿曼等第三方向伊朗傳遞信息,但伊朗明確表示,這不意味著雙方正在展開對話。這種狀態說明,伊朗在外交上并未完全關閉大門,但也不會輕易讓步,哈梅內伊的表態,正是給美方劃下了紅線。
但問題在于,特朗普的中東政策一直以強硬著稱。無論是對伊朗的“極限施壓”,還是對以色列的全力支持,都延續了他一貫的立場。重返白宮后,特朗普立即恢復對伊朗的制裁,并推動美以關系達到近年最高點。美國的軍事存在從波斯灣到敘利亞邊境,幾乎覆蓋了伊朗周邊的關鍵通道。這種戰略思維,決定了特朗普很難對伊朗“松口”。
事實上,伊朗與美國的矛盾不只是雙邊問題,它還牽動整個中東的格局。伊朗與俄羅斯的合作不斷加深,與中國的經貿關系也穩步推進,而這些都削弱了美國在中東的主導權。伊朗此時堅持自主立場,某種意義上也體現出中東國家在大國競爭格局中,爭取自主權的趨勢。
![]()
可以說,伊朗此舉既是防御,也是進攻。它通過強硬表態在外交上占據主動,在地緣競爭中穩住自身位置。哈梅內伊的講話讓世界再次看到,伊朗不會輕易改變立場,美國想要合作,就得先改變自己。對于中東來說,這不僅是一場美伊之間的博弈,更是一場關于主權、尊嚴和未來格局的較量,就看接下來,特朗普會作何考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