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智化空了
鄭智化轉身離去,從從容容;而罵他的各路人等,未來恐怕倒真的是要“連滾帶爬”了。
在罵鄭智化的聲音中,有這樣一種聲音:他都能坐飛機到處去,升降車司機卻得天天上班,都沒坐過飛機,還要被客人說,你們說要同情弱者,升降車司機不更應該是弱者嗎?
這種思維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首先,讓一個四肢健全的人,和一個肢體殘障人比慘,那我只能認為那個公眾號寫手是殘障人士——腦殘的殘障。
其次,坐沒坐過飛機,竟然也成了比誰更弱的指標?可見那人的眼界、認知是真的弱爆了。
在現代,飛機不過是和牛車、馬車、共享單車,一樣的一種交通工具,怎么就能依此判斷出誰是弱者呢?這種思維無疑還停留在八抬大轎、天子駕六的時代。
![]()
天子駕六
第三,在工作中被客人說,很委屈,那更是弱者了,值得同情。這種說法非常幼稚,好像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顧客,不可能每位顧客都和藹可親,如果不能承受被顧客說,可以去找公司領導,要求公司通知顧客改進說話方式,或者更改服務規范、允許和顧客爭吵,或者要求換崗,更可以辭職。做哪個工作,是自己的選擇,這份工作不開心,干嘛不換一份工作呢?但如果想要求顧客都能合你的心愿,那恐怕是不可能的事。
我認為不論哪個行業的工作人員,不論從事何種工作,都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從業、職業、專業。
第一層此,從業,指僅僅滿足該崗位的要求,按照工作規范做,領導讓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出錯就行,自己不一定喜歡,更沒有主動性。這種員工,也就是公司里、工廠里人數眾多的普工,是最容易被更換的崗位,因為沒有競爭力,誰來都干得差不多。
例如,今天我去一家5天前爆改重張的超市買豆漿,發現都是出廠了15天的,而保質期是45天,我問服務員有沒有日期近些的,服務員答這個還沒到保質期呢。完全是答非所問,這種服務員就是從業層次的。
第二層次,職業,這種人對自己的工作輕車熟路,自有一套操作習慣和標準,且高于公司要求。
例如,見過一位保潔阿姨,一到工作現場,四處巡視一遍,立刻說:我先做這邊,再做那邊,然后做那里,安排得井井有條。各處衛生怎么做,用哪種工具、洗滌劑,清理幾遍,一絲不茍。和她聊天提起這些,她說有次去別的客戶公司時,她就按照自己認定的規律進行清理、整理,完事后那個公司經理告訴她:做得太好了,另外的阿姨來,總是問“這個怎么弄?那個怎么放?”經理說,我要是知道怎么整理,我不就自己弄了嗎?
這位阿姨的客戶都是長期客戶,這就是職業層次的價值和競爭力。
第三層次,專業,這種層次的工作人員,不僅有自己的職業能力,還歸納總結出其中的經驗和規律,并上升到理論層面。
例如,在天津港五公司,見到過幾位吊裝工人,針對散貨裝運,琢磨出上百種專門的吊具,申請獲得百多項專利,使得裝卸效率翻了幾番。他們還結合自己經驗,編制出《吊具開發手冊》,記錄他們開發吊具的思路、嘗試過程、改進步驟,收集了各種使用數據,他們說,有這本小書,以后年輕人再開發新吊具,就有規律可循,會容易得多。有吊具開發公司,聯系他們要合作、要高價購買,他們不賣。這就是專業的力量。
各種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歌手、升降車司機,也沒有高低強弱之分。
只有在各自的工作上,才可以劃分為從業、職業、專業的三個層次。
![]()
強者-弱者
我不認同強者、弱者的說法,我認為這種說法飽含歧視、不文明,違背常識和邏輯。因為強、弱是因相互對比才存在的,并不是事物與生俱來的根本屬性,所以,強者、弱者的語言模式,就是已經默認將人分為了三六九等,既不尊重別人,也不尊重自己,而人的自尊,是尊重他人、獲得他人尊重的基礎。
自認為自己是弱者、理應得到他人照顧的人,是在放棄自尊以換取他人同情,但凡有些許自尊心的人,都不會如此行事。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