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連滾帶爬”,把63歲的鄭智化推上了風口浪尖。前有媒體帶節奏,后有網友鋪天蓋地群嘲,最后央媒三連問殺出重圍,試圖挽救輿論的沉淪,但這個公共事件早已變質。它從來就不只是一個藝人的情緒失控,而是一次群體共情失語的集體失態。鄭智化的確說了句“連滾帶爬”,而視頻里他也的確被工作人員攙著,整個過程看起來井井有條,稱不上多狼狽。但問題是,這個表達到底有沒有資格存在?
![]()
有網友翻舊賬,說鄭智化以前就愛情緒化,說他“吃著內地的飯還罵內地”,說他“消費殘障、博同情”。這一套話術,聽起來是不是很熟?只要一個人掉出人設,這種“復讀機式的人身攻擊”就會瞬間上線。可這些人從不關心鄭智化到底經歷了什么,只在乎自己能不能通過這場群嘲獲得一點自我滿足。
![]()
他不滿升降車和艙門的落差,他擔心跌落的風險,他感到害怕、不舒服,他用了一個夸張的說法表達情緒。你可以說他不理智,可以說他表達有誤,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在他這么說的時候,背后有多少現實因素堆疊?中國的無障礙設施建設,表面看是“遍地開花”,但大多是面子工程。你能看到盲道,但盲道上停著電動車;你能看到坡道,但坡度大得推不上去;你能看到殘障廁所,但不是上鎖就是沒水;你能看到服務員,但不是沒培訓就是愛搭不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