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武器這玩意兒,現在越來越像從科幻片里蹦出來的現實貨色。各國軍方都盯著它,因為它能快速搞定無人機、導彈這些麻煩事兒,還省錢。
說起射程,美國那邊吹得挺響,號稱能到8000米,日本保守點,就1200米,中國呢?數據不那么透明,但從已知的東西看,可能介于中間甚至更高。
![]()
美國在激光武器上投錢早,成果也多。美軍有好幾個系統在玩兒,比如AN/SEQ-3激光武器系統,裝在驅逐艦上,功率60千瓦以上,能對付無人機和小艇。
官方數據說射程能到8000米,這在太平洋演習里測過,雖然濕度大時會掉到3800米左右,但理想條件下確實能拉這么遠。為什么這么遠?因為美國追求全球投送能力,海軍艦艇需要遠距離防護。
拿HELIOS系統來說,它不光燒目標,還能干擾敵方偵察,射程設計上就是為了覆蓋大片海域。美軍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搞,1973年用飛機裝激光攔導彈,積累了不少經驗。
現在他們的問題是散熱和能源,激光打幾發就得歇會兒,遇到無人機群就尷尬。但總體上,美國在這塊兒領先,預算大,測試多,射程長是他們的賣點。
日本呢,起步晚,但走得穩。他們的激光系統主要是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弄的,2011年才正式項目啟動。
2023年千葉防務展上,展示了10千瓦和20千瓦原型,射程1200米,能在2-3秒內干掉無人機。這距離對日本夠用,因為他們本土防御為主,領海窄,1200米剛好護住海岸到近海。
![]()
2022年琉球群島附近不明無人機事件,自衛隊用HELDS系統在1100米外擊落,實戰驗證過。2024年防衛省撥了180億日元預算,增加40%,打算升級車載版。為什么不追求更遠?日本憲法限制進攻性武器,他們專注家門口防護,功率低但啟動快,成本小。
零下30度測試時,用耐低溫電池,穩定性比美國DE M-SHORAD好,后者在零下10度就容易斷電。日本這路子小而精,不跟美國比遠,但實用性強。
中國激光武器發展快,實戰導向明顯。寂靜狩獵者系統,2022年沙特邊境用它打下13架無人機,最遠4200米,在45度高溫沙塵暴里還行。功率30-100千瓦,射程按需調,2000米內小目標用10千瓦,4000-6000米大目標上100千瓦。
LW-30系統功率30千瓦,功能模式下能到25公里,攔截無人機群。2025年北京閱兵,LY-1高功率激光武器亮相,裝在八輪車上,海軍版在071型艦船測試。
為什么射程靈活?中國地形復雜,高原、低壓環境都測過,性能穩。出口沙特追加訂單,也門邊境實戰攔截36架無人機。
相比美國,中國不死磕極限射程,而是強調適應性和連續輸出,不用頻繁充電。俄羅斯用寂靜狩獵者在烏克蘭打無人機,射程3.7公里硬殺傷,6.2公里軟干擾。伊朗也部署類似系統,范圍4公里。中國這塊兒數據不全公開,但從實戰看,射程在4000-25000米間浮動,取決于功率和模式。
差距大嗎?美國8000米是實驗室理想值,實戰打折;日本1200米實用但短;中國寂靜狩獵者4200米,LW-30更高。為什么這樣?美國全球霸權,需要遠射;日本島國防御,夠用就好;中國務實,結合地形和需求,出口還賺口碑。
技術上,美國早起步,但中國后來居上,GaN芯片等半導體領先,功率密度高。全球看,18國有激光武器,美國和中國最先進。
![]()
這差距影響啥?無人機時代,激光是克星,低成本攔截。美國在太平洋部署HELIOS,針對中國無人機群;日本升級系統,防近海入侵;中國出口寂靜狩獵者,幫沙特伊朗守空。
未來,射程不是唯一,穩定性、能源效率更關鍵。美國瓶頸是散熱,日本儲備淺,中國靈活性強。軍備競賽加速,誰先解決環境干擾,誰占上風。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