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天眼查App顯示,四川野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被成都市龍泉驛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一紙公告,再次將這家曾承載地方汽車產業雄心的老牌車企推入公眾視野。
曾是“川軍”代表,如今“人去樓空”?
工商信息顯示,野馬汽車成立于2011年1月,注冊資本高達26億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李世偉,經營范圍覆蓋:
- 傳統及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與銷售
- 新能源技術開發與服務
- 汽車項目投資、租賃、售后服務等
股東背景也不容小覷——由雷丁汽車集團與比德文控股集團共同持股。這兩家企業本身也曾是國內低速電動車領域的“巨頭”,后試圖借野馬品牌切入主流乘用車市場。
然而,近年來野馬汽車聲量漸弱,產品更新停滯,終端渠道萎縮。此次因“失聯”被列入經營異常,不免令人擔憂其是否已陷入實質性停擺。
背后折射:新勢力洗牌下的殘酷現實
野馬汽車的命運,某種程度上是中國汽車行業劇烈洗牌的一個縮影。
- 傳統車企轉型艱難:野馬雖早早布局新能源,但缺乏核心技術積累與持續資金投入;
- 資本退潮暴露短板:雷丁汽車自身近年也深陷債務危機,難以為野馬輸血;
- 市場競爭白熱化:在比亞迪、理想、小米等強勢玩家擠壓下,缺乏差異化優勢的二線品牌生存空間被極度壓縮。
“無法聯系”四個字背后,或許是辦公室早已人去樓空,或許是連基本的工商聯絡都無力維持——這對一家注冊資本26億、曾立志打造“西部汽車名片”的企業而言,令人唏噓。
用戶與合作伙伴需警惕風險
對于消費者而言,若仍持有野馬汽車產品,需關注后續售后服務是否可持續;
對于供應商、經銷商等合作方,則應審慎評估相關合同履約風險。
目前,尚無官方消息說明野馬是否計劃重整或退出市場。但被列入經營異常,已是企業運營亮起的紅色警報。
結語
從高調造車到“失聯異常”,野馬汽車的沉浮提醒我們:
在智能電動浪潮中,光有牌照和廠房遠遠不夠,持續的技術投入、健康的現金流和清晰的戰略定力,才是活下去的底線。
曾經奔騰的“野馬”,如今靜默無聲。它的故事,或許還未終結,但已足夠警醒后來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