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前言
這油價一起一落,可把咱們老百姓折騰得不輕。油貴的時候,捶胸頓足后悔沒買電動車,感覺每加一升油都像交了“智商稅”;等油價一降,又覺得還是燃油車靠譜,心里那塊石頭才算落地。
可這么被油價牽著鼻子走,到底啥時候是個頭?
說到底,眼前省下的油錢是實在的,但長遠看,這場出行方式的大變革已經踩下了油門
咱們是繼續盯著油價表心驚肉跳,還是看準大勢早點打算?這事兒,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
世界的油,為啥“喝”得慢了?
全球對石油的需求,勁兒沒以前那么足了。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說法,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每天也就增長一百多萬桶,這速度比前兩年可慢了一截。其中,中國這邊的變化特別顯眼,去年進口的石油量甚至還少了百分之二。
![]()
為啥會這樣?電動車多了是個重要原因。現在大街上的綠牌車是越來越常見,尤其是在網約車行業。就拿杭州來說,不少開滴滴的師傅早早就換上了國產電動車。
他們算過一筆賬,省下來的油錢不是個小數目,真能貼補不少家用。這種實實在在的經濟賬,推動著電動車從新鮮事物變成了不少人的日常選擇。
![]()
國外啥情況?有的快有的慢
放眼世界,電動車這陣風刮得也是不均勻。
?歐洲領頭羊挪威:那地方電動車幾乎成了主流,我表姐去旅游回來說,那邊的充電站比加油站還多,感覺已經進入了電動時代。
?美國則另一番光景:美國的朋友常吐槽,說充電樁還是太少,出門跑個長途,心里還是燃油車更踏實。畢竟地方大,基建跟上需要時間。
?中國自己呢?咱們國家在充電樁建設上可是下了血本,現在全國已經有了兩千多萬個充電樁。很多高速服務區,充電變得比以前方便多了,甚至有時候比排隊加油還快。當然,節假日高峰期排長隊的情況也有,這說明普及還在路上。
![]()
車企的心思你別猜,各有各的算盤
汽車廠家們也在左右為難,動作不太一樣。
有的車企口號喊得響,比如宣布到2035年要全面轉向電動化,只賣電動車。可有的呢,明面上不說,暗地里還在擴建燃油車的生產線。這就像菜市場里,一邊吆喝有機蔬菜健康,另一邊又悄悄囤積那些用普通方式種的菜,都是為了生意。
不過,也有決心特別大的,比如比亞迪,干脆直接停了燃油車的生產,全身心押寶電動車。這一把看來是賭對了,銷量蹭蹭往上漲,據說能漲五成。這說明只要路子對了,市場還是認的。
![]()
油價這蹺蹺板,到底晃悠到幾時?
油價一漲一跌,最直接地牽動著咱們車主的心。前年油價一度飆到九塊多的時候,4S店里的電動車瞬間成了香餑餑,想試駕都得排隊等上個把月。現在油價回落,加油站又常見到排隊加油的場景。
有專家把這現象比作“蹺蹺板”:油價高,電動車就熱;油價低,燃油車就回潮。這種短期的波動很正常,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當然啥劃算用啥。
但是,咱不能光看眼前的波動,還得看長遠的大數。全球燃油車的銷量,已經從頂峰時的九千萬輛左右,掉到了現在的七千萬輛上下。這個趨勢性的下滑是實打實的,像咱們這個年紀的人,都明白“大勢所趨”這個詞的分量。
![]()
眼看2030年要來了,咱們換車該咋想?
聽說國內有個目標,是到2030年左右讓燃油車的數量達到頂峰。算算時間,也沒幾年了。那時候,很多70后、80后正可能打算換第二輛或者第三輛車。
到時候,滿大街可能都是“充電五分鐘,跑路兩小時”這類廣告(當然這是個比喻,說的是快充技術)。但咱們真要考慮買電動車,最實在的還是得看兩點:一是充電到底方不方便,特別是在自家小區或者常去的地方;二是電池能用幾年,衰減嚴不嚴重,換一塊電池是不是太貴。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這場汽車動力的大變革,其實才剛剛拉開大幕。就像天氣預報說的,未來十年,交通能源這塊兒肯定要“刮大風”了。
咱們作為普通人,既不用盲目跟風,也別一味排斥。多看看,多比比,結合自己的實際用車情況(比如每天跑多少公里,有沒有固定車位裝充電樁),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
結語
說到底,車就是個工具,電動車和燃油車各有各的好。油價波動是常態,但技術進步和環保趨勢是單行道。選車更看重的是踏實、可靠和經濟實惠。不管最終選擇啥,心里有桿秤,明白自己的需求,就能在變化中找到那份踏實感。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