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2月25日
人怕吃苦難成才
一個人只有經過各種艱難困苦之考驗和鍛煉,才能磨煉成才。縱觀古今,橫觀中外,大凡有成就的偉大人物,都有一條共同的道路:不怕吃苦。
困難,對一個有抱負的青年人來說,起著磨煉和激勵的作用。不畏艱辛,不怕吃苦,從而使其更加堅強,更有勇氣去攀登事業的高峰。
有人認為,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就,與他為此而吃的苦,是成正比例的,這是有道理的。只有把自己畢生的精力乃至生命,全部都獻給事業的人,才可望能有卓著建樹,為人民作出巨大貢獻。
有志青年要樂于吃苦。俗話說:“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貪圖享受,不求上進,蹉跎歲月,偃蹇以終,這是應當引以為戒的。
在向四化進軍的今天,戰斗在各條戰線上的青年,都要以四化為己任,吃苦在前,努力奮斗。只要立足本職,刻苦學習業務和技術,就會成為各行各業的專家和能手,走上光彩奪目的人生之路。
(光澤)
1986年12月25日記
吉光片羽: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朱元璋火燒慶功樓。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六一居士:蘇東坡;吳中四杰:高啟、楊基、張羽、徐賁。
天為羅帳地為毯,日月星斗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腳,蹬塌元朝半個天。——朱元璋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跟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吳伯簫
“在上海,坐車沒有走路快!”什么叫含蓄?此為一例。僅僅十個字,就道出了滬地之特征:車多。此話出自一位老農之口。
![]()
![]()
![]()
![]()
1986年12月30日記
嫂子回娘家,帶回來一些柿瓣兒。她拾了一盛饃筐兒,要給公爹送時,小姑子走了進來。她就把饃筐兒遞過去,意思是:“你吃吧!”
可小妹子畢竟年少,不諳人情世故,更不知其所以然,就接過了饃筐兒,卻愣在了那兒。而嫂子呢,見小姑子沒領會她的意思,也不好意思說什么,對著小姑子笑了笑,就出去了。
坐在一旁的哥哥見小妹還在愣著,就點化她說:“哎呀,你嫂是讓你給咱爹送哩,明白了嗎?”心有靈犀一點通,小妹這才恍然大悟,起身說道:“咱伯也在那邊兒哩!”邊說邊向外走去。
1986年12月30日晚記
她正坐在教室的前排座位上做作業,高度近視的眼睛向外一側,只見門口站著一個模糊的身影,很像她哥。
“這人咋恁像我哥哩?”她心里嘀咕著,無奈還是看不清。她想用眼鏡照一照,可又恐怕這人罵她“漏瓢”。就這樣,她看著他哥,他哥看著她,誰都不露聲色。
約莫過了一分鐘,早已忍不住的她,終于拿起了眼鏡……
不錯,當她滿懷歉意,笑著走到哥哥面前時,他哥一邊把10元錢遞給她,一遍疼愛的埋怨道:“看你都成啥人了,連你哥都不認得了?”
她頷首微嗔帶笑,靜靜地望著哥哥,無言以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