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氣一轉涼,補鈣就成了家家戶戶的熱門話題。那些口耳相傳的“補鈣秘訣”,喝骨頭湯、拼命曬太陽、覺得年輕不用補……這些操作真的科學嗎?今天,我們就來揭開秋冬補鈣的真相,帶你用對好方法,補出好骨骼。
省流版
骨頭湯不補鈣,牛奶、豆制品和綠葉菜才是補鈣優選。
補鈣需搭配維生素D,曬太陽≠直接補鈣,飲食與日照需兼顧。
年輕人也需重視鈣攝入,盡早儲備骨量,預防中老年骨質疏松。
補鈣誤區知多少
誤區1:喝骨頭湯=補鈣。
骨頭湯濃白香醇,但補鈣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實驗表明,1公斤骨頭煮2小時,湯中鈣濃度僅為牛奶的1%。即使加醋燉煮,要喝足足25升的加醋骨頭湯,才抵得上一盒牛奶的鈣量。
科學真相:骨頭湯主要溶出的是脂肪和嘌呤,補鈣首選奶制品、豆制品和蔬菜等。
誤區2:年輕人不需要補鈣
骨骼健康是一生的功課。人體骨量于30歲左右達到峰值,年輕時鈣攝入不足,會直接影響骨量儲備,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我國第四次營養調查結果顯示,人均膳食鈣攝入量僅約390毫克/天,不到推薦量的一半,普遍存在每日約600毫克的鈣缺口。
科學真相:補鈣不是老年人專利,應從兒童、青少年時期就重視鈣的攝入和骨骼健康,為骨骼“存足本錢”。
誤區3:秋冬曬太陽=直接補鈣
曬太陽確實重要,但它不能直接補鈣。陽光的作用是在皮膚中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如果飲食缺鈣,曬再多的太陽也于事無補。
科學真相:秋冬日照減弱,更應注意“鈣+維生素D”同補,通過飲食或補充劑確保營養充足。
“食”力補鈣,記住這些黃金法則
1
鈣+D同補,天生一對:沒有維生素D,鈣很難被腸道吸收。建議多攝入深海魚(如三文魚)、動物肝臟、蛋黃和奶制品等富含維D的食物,并適度曬太陽15~30分鐘。
2
高鈣食物,多元搭配:牛奶、豆制品、深綠色蔬菜(如油菜、芥藍等)、小魚小蝦、堅果和芝麻醬等也都是優質鈣來源,注意某些高草酸蔬菜(如菠菜)需焯水后再烹飪。
3
遠離鈣的“克星”:高鹽、咖啡因、濃茶、碳酸飲料會導致鈣流失。建議飲食清淡,限制咖啡和濃茶攝入,少喝碳酸飲料。
4
蛋白質攝入要適量:蛋白質不足影響骨骼形成,過量卻會增加尿鈣排出。均衡膳食是關鍵,葷素搭配不過量。
江南地區專屬補鈣公式
1
“1+1>2”的“鈣+維生素D”策略:每天20分鐘戶外日照、飲食鈣源(如豆腐、牛奶、綠葉菜)。
2
“江南三樣”巧組合:豆制品+小魚蝦+時令蔬菜,如白菜燉豆腐,蝦皮炒時蔬、芥菜豆腐魚頭湯等。
3
“動靜結合”強骨計:每周至少3次的戶外運動(如快走、太極拳)+定期監測骨密度,如果已有骨量減少或骨質疏松跡象,需盡早干預。
2025吳淞口論壇(上海國際郵輪峰會)即將在上海寶山舉行
求職“近”在眼前!
當北歐梅拉倫湖遇見寶山美蘭湖:一場跨越山海的湖畔對話
編輯:張博宇
資料:上海疾控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